如果家里确实多了很多孩子,没地方住了,新建一栋2-5层的楼,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只要是人,都有居住的需求,对吧?但是,问题在这里,大家在农村建房子的需求真的是为了居住吗?我保持怀疑态度。
有些人建了房子,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地,也就是过年过节回家住几天,一年下来,满打满算连半个月都不到,那这新建的房子一年到头,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空着的,它的利用效率有多高呢?
还有人建房,更多的需求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因为大家都建房子了,你没有,你可能会觉得丢人,为了“面子”,为了所谓的“尊严”,想办法建房子,建了五六层,大家纷纷过来,说,哇,你这个房子建得不错,很好,然后呢?估计过一年之后,大家都习惯了,也没什么惊奇的,这就是现实。
扩大规模,还是小富即安?
为什么中国在19世纪之后被外国吊打一百多年?很多人有很多的角度、很多的解读,我也不是专家,不过,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讲,士农工商,从“商”说起。
那时候商人们做生意,也挺不错的,挣了不少钱,但是到后面没有继续扩张了,反而回家买地、置换房屋、装修宗祠等等,做这些事,如果这些最先富起来的那批人真的能够做到“开眼看世界”,看看其它国家在干什么,然后再想想我们这时候做什么是最划算的,还会想着去买地吗?
确实,买了田地、有宗祠,能够让自己获得方圆几百里甚至整个省份乡亲的爱戴、尊敬,然后呢?西方国家一天天强大,相对来看就是我们国家在不断落后,国将不国,自己的这些名望、钱财、地产,还有生存的土壤吗?很显然是没有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去贬低、嘲讽他们,说他们做得不对、他们不好,原因也很简单,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相应的局限,很少有人能够跳出他们所生存时代的局限,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遥远的未来……股神巴菲特很厉害,但是,他曾经对科技股大肆抨击,现在他买了比亚迪、苹果的股票,他曾公开表示,他认错了,他当初低估Amazon的创始人Jeff Bezos了,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巴菲特也有他自己的局限。股神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看到我们屈辱的近代史,再联想到我们今天农村自建房的现象,再想到咱们国家现在的处境,并不是那么好,毕竟科技企业被封锁,技术、专利都没有人家强,这怎么能持续发展呢?
当然,自建房的钱是那些人辛辛苦苦挣来的,他们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这没错,不过,花钱是有不同效率之分的,同样的钱,到了不同的人手里,就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样一百万去建房子,建好之后或许会升值,但是它有天花板,可能最多也就到一千万,五千万,不可能再涨了,可如果是去购买世界上最优秀公司的股票,购买一个组合,这样的话,只要世界在发展,这些公司就在发展,它们的股票就会持续上涨,没有天花板……哪个选择更好呢?
我记得笑来老师在课程中给我们讲过:我们获得成绩的第一反应不是沾沾自喜,而是想着我如何才能去巩固它。这就是做大事的人,永远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原因,不是我们没有冒险精神,而是我们很清楚这个世界的现实情况。
很多事情,一旦想明白之后,决策、行为都会发生变化,如果是让我拿钱去建房子,我是没有这方面意愿的,我知道,一个人的影响力并不是这些外在的物体所决定的,它更多地是需要时间去浇筑出来的,自己帮了多少人,为多少人提供了多大的价值,这才是自己影响力的前提和核心,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啊,否则,即便是(短暂)获得了尊重,自己配不上的话,依然会失去它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