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文章因为审核导致删减太多,索性再写一些教育吧,比如父母能留给孩子的最有价值的财产是什么?
金钱是最直接的财富,但除非是那种能彻底带来阶级跃迁的,否则就不能算财产,更不能寄托于孩子的未来就有着落了
不少父母平时都纠结,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的未来做保障,但碍于认知和信息茧房,绝大多数父母只能想到钱,包括房子和存款;最多再加上消费市场包装宣传的,比如各类培训班等
时代是在进步的,社会供需结构也是在变换的,消费逻辑也是要改变的,老一辈的人最看重柴米油盐,他们想把最珍贵的留给后代,但碍于认知差,他们并不理解柴米油盐对于后代毫无价值
所以这一代的父母,想方设法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留给子孙,但有没有想过,孩子在未来需要的真是这些东西吗?中国当下的教育体系来自于百年前的德国,当时的德国是世界工厂,这样的教育为德国带来了服从性强的工人阶层,即使是社会主义工人党,也是建立在高服从性上的
我们的服从性教育也为中国带来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工业时代的知识红利已然利用殆尽,应试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人群正是那些在岗位上能够按部就班完成使命的劳动力;但是在数据时代,创新时代,对人才的定义就要变了
那什么不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改变呢?就是社会规律、是认知和利益运行的逻辑;如今的父母看重房子车子,想要作为财产留给孩子,但未来房车还能像今天一样占据社会的主要资源地位么?显然不能
未来是数据时代,可现在的大多父母对数据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甚至无法量化,那怎么给孩子留数据?看来看去,能留给孩子的就是基因了;就像二三十年前的父母能想到给孩子留房留车么?即使能想到,他们知道哪些房子有价值,哪些车能收藏么?90年代的父母,能预判到今天的深圳么?
所以,家长做好留给孩子的,除了基因,就是与时俱进的习惯,这就是要思变,敢变;父母首先要跳出舒适区,而不是绞尽脑汁留给下一代的,在未来也可能毫无价值的东西
想要知道未来什么有价值,那就要懂得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事物和技能上与时俱进,在观念和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人性和道德上抓住精髓
家长都不思变,一句“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还怎能要求孩子有个好未来?这和金钱无关,因为绝大多数的家庭都不会有跃迁的机会,但至少保证别被社会淘汰,不要重蹈在今天领着几千块的工资,却要面对上万的房价的覆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