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中,构成我们烦恼的来源之一是现状和愿景之间的差距。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这种差距随处可见: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但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希望能用创造性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中困扰已久的难题,但依然在用常规方法做表面性的工作;希望能和他人培养一种和谐有序的关系,但总是无法避免暴力沟通。
想象有一根橡皮筋,一端连着现状,一端连着愿景。在《第五项修炼》里,把现状和愿景之间的差距称为张力。张力所引发的行为是什么?减小张力:或者让愿景向现实靠拢,或者让现实向愿景靠拢。
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这种张力时,所采用的方法都是让愿景向现实靠拢,也就是降低愿景/目标。在努力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时,通常会产生沮丧、绝望等等负面情绪,然后怀疑目标的合理性、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进而降低目标。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下,最终安于平庸。还有一部分人在面对这种张力时,反倒被激发出了改进的能量,他们能够不断地尝试,把失败看做是学习的良机,即便总是失败,也能屡败屡战,通过不断的尝试让现状向目标靠拢。
那如何能成为第二种人,用一种更为理性的方式去应对张力?
首先是对真相保持觉察。即当遇到挫败、问题和困境时,不是草草地归因,比如归因于他人或外界环境,而是要把自己、他人、环境和事件放到一个系统中,从系统的角度去审视究竟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只有清楚地看到问题所在,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然后是运用潜意识的力量。稻盛和夫说“我在集中注意力时……就进入潜意识状态。据说人类都有两种状态,即常态意识和潜意识状态,而且当我们处在潜意识状态下时,能力要大10倍……”当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渴望实现的目标上时,才能让潜意识发挥它的力量。有一个特别励志的例子:吉尔伯特·卡普兰是一家投资杂志的出版人兼编辑。1965年,他在一次彩排中第一次听到马勒的《第二交响曲》,颇为震撼。随后他又去听了正式演出,感觉与这曲子开始了恋爱。在那天之后,作为一个从未受过任何正规音乐训练的人,他却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如何指挥那段交响曲。然后奇迹发生了,他指挥的交响曲得到诸多极高赞誉,《纽约时报》把他1988年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交响乐录音,评为当年五佳经典录音之一。关于如何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是冥想练习(让人不得不重视的冥想练习),《第五项修炼》里说,“只要是经常地入静作冥想练习,就会非常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接触潜意识层面”。
综上,如何应对现状与愿景之间的差距?你要通过不断的行动让现状向愿景靠拢,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觉察以看清真实的问题,并且通过冥想练习不断增加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进而让潜意识发挥它解决问题的威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