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后通牒效应——巧用最后期限

最后通牒效应——巧用最后期限

作者: SmileKyra | 来源:发表于2020-10-22 19:38 被阅读0次

最后通牒效应——巧用最后期限

心理学家曾经在一所小学里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一群接受实验的小学生安排在一间教室里面,老师首先根据课文的难度以两种模式要求学生阅读一篇课文。第一次要求学生们在5分钟内将课文读完,不得超过时限。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老师的要求下,在5分钟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内就读完了这篇课文;第二次,老师的要求是只要在8分钟内读完就可以了,结果这次,几乎所有人都用了8分钟才读完这篇课文,没有一个学生在5分钟内读完课文的。根据结果分析,学生们之所以出现前后差别,就是因为老师的要求不同,具体地说是限定的时间不同。

最后通牒效应

这种现象反映出了人类特有的一种拖延心理。也就是说,当人们在从事一件事情或某项活动的时候,总是感觉准备不足,觉得能拖延就拖延;而在不可拖延的情况下能够按时完成。心理学上将这种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的情况下,才努力去完成任务的心理倾向称为“最后通牒效应”。

1958年,英国学者诺斯科特·帕金森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不同的人在从事同一件事情时所耗费的时间差异大得惊人。一个工作效率高的人,能够在一个时间段内应对多项任务,还可以保证圆满完成;而一个工作效率低下的人,在相同时间内几乎一无所获。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习惯高效率做事,一个已经养成了拖延的习惯,似乎事情总是没完没了,时间也总是被挤得满满的。而高效做事的人往往已经摸索出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因此他们的空闲时间永远比习惯拖延的人多,后者看上去似乎一点儿都不忙,而实际上,他们要做的事情比任何人都要多。

职场上,我们要怎样避免拖延心理在工作上给自己带来的阻碍呢?“最后通牒效应”启示我们要学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上限。在符合实际目标和计划的基础上,对可支配的时间进行合理管理,这是避免拖沓心理的良方,同时也是避免由此带来的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刚开始的时候,根据制订的计划严格执行,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和借口,等到养成这样的习惯后,你将会发现它能给你带来的巨大影响。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选择做什么和拒绝做什么,或许这也是拖延习惯养成的原因之一。其实面对自己不情愿做,甚至是讨厌做的事情时,假如非做不可,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去做,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它,这样你才能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事情多而杂的时候,不妨先静下来给这些任务分分类,哪些是既重要又急迫的,哪些是重要的但不紧急的,哪些是不重要但是很紧急的,而哪些是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这样就可以按顺序逐个处理,各个击破,也就不至于手忙脚乱了。

而作为职场上的领导,假如你的下属有这样的习惯,那你不妨试试“最后通牒效应”。比如,你在布置一项任务的同时,给他限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并强调一定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

“最后通牒效应”也是商家在谈判桌上取胜的法宝。美国有一个名叫柯英的谈判专家,在担任美国某企业的谈判代理期间,曾赴日本谈判。那天,柯英刚从飞机上下来,就见到早已等在机场的日本谈判代表。这两名日本职员很热情地迎接了柯英,拿过他的行李,用高级轿车将其送到早已预订好的旅馆里。一路上,日本代表文质彬彬,礼貌地询问柯英要预订哪一天的飞机回去,这样他们也好预订汽车。柯英深感礼遇之周全,很自然地就从口袋里拿出返程机票递给日本人看。就是这无意间泄露的行程安排,使得柯英在谈判中处在了被动的位置。

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天中,日本人安排柯英在各地的名胜古迹游玩,而对谈判这件事丝毫不提,还说要玩就要尽兴地玩。一直到最后两天,谈判的事情才被重视起来,最后一天,谈判才正式进入主题,当时接送柯英的小轿车已经在门外等候。也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柯英不得不将谈判移到车上进行。最终的协议在柯英上飞机前的几分钟才签订下来,并且结果对美国企业十分不利。日本人就是利用了“最后通牒效应”的时限技巧获利。

相关文章

  • 最后通牒效应——巧用最后期限

    最后通牒效应——巧用最后期限 心理学家曾经在一所小学里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一群接受实验的小学生安排在一间教室里...

  • 最后通牒效应

    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人们往往是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努力的情形,称为最后通牒效应。 今天认识最后通牒效应,让...

  • 【读书打卡】第126天/最后通牒效应

    规定最后期限以促进工作进程的现象叫做最后通牒效应。 布置任务:足够的时间不等于过多的时间。 这篇文章收获最大的就是...

  • 最后通牒效应

    在抗疫核酸检测现场,看到了多起“赶迟不赶早”的案例。 1、有一位学生家长8:57赶过来,要求不排队提前让她家孩子做...

  • 临近

    把事情拖到了最后的期限,在知道着急了,不得不去加快脚步做了,这种重要的事情本是早早着手的,可就是还到了最后通牒,人...

  • 读书//《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最后通牒效应

    成小姐是一名市场活动主管,独自负责公司的促销活动,可是如果有五天的时间来筹备活动,前四天,她一定是心不在焉,只有到...

  • 心理学常识—最后通牒效应

    心理学家曾经把一个班级的小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阅读同一篇课文。第一次阅读时,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完成,结果全班所有...

  • 最后通牒

    最后通谍 一一2008.6.梅东波 你一一 早己是我的梦中情人 可你 却对我发出最后通谍 若...

  • 最后通牒

    今晚,迫不得已来给我帮忙担保的那家人下最后通牒。 那笔由我担保的贷款已经逾期了快半年,在我多次催促,甚至之前扣押他...

  • 最后通牒

    今天老师在空中课堂中说到我们不够用功 ,作业也交得少,再教一个月,效果不好,群就解散,让我们自己练去。 萧老师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后通牒效应——巧用最后期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pp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