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在外的日子里常常想起故乡。
在一个阳光正好的星期五午后;
奶奶早早在锅中炖起腊肉,倚着屋前那颗老槐树,望着田野对面空荡荡的马路,眼巴巴盼着我放学回家;
那正是农忙时节,也是丰收的季节;
挂在墙壁上的时钟不停歇地转动着,发出“铛铛铛”的声音;
外面天还很黑,屋内的灯已经亮了;
泛黄的灯光照在白色的墙皮上,只显出一阵暗沉;
奶奶早早起来,给鸡鸭喂粮;
又在屋内开始烧水,做个简单的早饭,填饱肚子;
爷爷在屋前那块石头上,打磨着镰刀,传来一阵“嚯嚯嚯”声;
迷糊中,我醒了,突然大喊一声;
奶奶听见了,应声答应,走了过来,叫我乖乖待在家中,天亮了,就起来吃饭;
我知道,他们在准备出山了;
记忆中,他们总是很忙碌,天不亮就走了,很晚了才趁着月色回家;
可是,我知道,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他们自己;
也是希望在年末,我们回家之时,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或者为漂泊在外的孩子捎去家乡的腊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父母心心念念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这种爱,甚至远远超过对自己的关心;
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能在电话中得知爷爷奶奶的近况;
山上地里的菜籽花谢了一大半;
屋前那块地里的玉米已经出苗;
田中的秧苗准备下种了;
时间在夹缝中流逝,在外求学的日子,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不知秋天里遍布山间的野菊花开了吗?
不知爷爷是否在农闲时,还在屋顶上帮别人盖房子?
不知奶奶是否依旧在一个星期五的午后,穿过屋前那条长满野草的狭窄小道,在远处寻找着我放学回家的身影?
一直以来陪伴着他们的是,年岁渐长的老屋,片片青黑色的砖瓦,沉睡的山坳;
他们默默守候着这片故土,也在静静等待着我们的归来;
如今,和我一般的年轻人,为了求学、工作,都变成了漂泊的游子;
我们选择离开,不知归期,去追寻属于我们的理想;
这片土地,只留下了我们少年时关于故乡的种种记忆;
夏日时,夕阳下,爷爷奶奶扛着锄头从山上完工归家,汗水流淌在他们的脸上,浸透了衣裳;
落日余晖照在他们的身上,投射出他们辛苦劳作后佝偻的背影;
也是一个星期五的午后,奶奶早已炖好腊肉等我回家;
那是用柴火在土灶上炖了整整一下午,干柴烈火充溢着最朴质的幸福;
小时候总是渴望着长大,直到求学不得已离开故乡的时候才发现;
故乡是我们魂牵梦萦想回到的地方;
是我们展翅高飞时却始终被牵引的风筝线;
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那是我们出生地,是我们无忧无虑生活过的童年岁月;
《牡丹江》中有一句歌词;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越长大,我们慢慢离故乡也越来越远,想要回去却怎么也回不去;
只是偶然间,在朋友圈里看见故乡的照片;
突然感到一阵难以抑制的欣喜;
想要大声告诉别人,这是我的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