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与学生合拍。我理解的学生立场就是学生视角,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层面出发设计活动。王老师说“教师要敢于上不完整而又完整的课”,我觉得“不完整”指的是在教学设计上,在课时安排上,在课堂流程上,甚至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完整”则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的,当课堂上孩子们遇到问题后时,教师“当时于生”,不怕“浪费”时间,让学生经历思考、合作、建构、顿悟、提升这一整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我个人更喜欢这样的课堂我追求的是学生想方设法上下求索问题得到解决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关于课堂
主旋律是“学”,外显形式是“动”,操作手段是“练”,内在本质是“融”,流程形态是“板块式推进”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为主线,同伴助学,学练融合,激发学习
教学风格的提炼
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队友,了解目标,了解路径。
基于儿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基于学理,有科学理论;
基于学科,有浓烈的学科特点;
基于运用,有很强的操作性;
基于亲身,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必备的九个素养和品质:
一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二有崇高的境界和宏大的格局,三有坚守的毅力和改变的决心,四有深厚的底蕴和激越的才情,五有思维的灵感和独到的见解,六有先进的信息素养与未来观念,七有强烈的课改担当与课感魅力,八有丰富的实践体验与教育研究,九有赤城的仁爱之心与倾情奉献。
名师工作室人员遴选的九条标准:
一有高尚的师德师风,二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三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四有丰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教学功底,五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六有强劲的专业发展内驱力,七有蕴含发展潜能的个性心理品质,八有反思交流学习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九有较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一节公开课需要收集的资料有:教案实录、反思、同伴导师的点评、课例录像、再生课。
名师培养方法
展示是名师培养的必由之路
活动形式:读书学习、主题研修、话题研讨,课题研究、个别访谈、磨课研课、论文打磨、支教交流、展示研讨等
创新方式:在线式、泛在式、混合式、跨界式、尝试适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微型论坛、说课辩课、基本功训练、教学课例的分析解剖、非学科因素的修炼等
名师工作室必做的常态工作:每月一次活动,每次一节课,每次一堂讲座,每次一场研讨,每年一次观摩,每学期一本书,每年一趟,外出交流,每人一个博客,共做一项课题,每次一辑简报。
考核机制:
从读书讲书、会课遍课、演讲演教、研学研修、送教支教、交流研讨、整合开发、写文著书等多维度考核。
名师素养:
纵横百阖,有深厚的教学功底。
独树一帜,有鲜明的教学风格。
课堂敏感,有优美的教学艺术。
博览群书,有厚实的学术底蕴。
学术前沿,有丰实的发明创造。
著述丰厚,有扎实的学术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