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波浪潮来临之际或者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的反应也会随之做出不同的反馈,多数人会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极度的不适应而产生排斥,少部分人则开始研究这变化下该如何去适应。然而,在这个变化到来之前,他们都是无法提前知晓或者预测的,但随着后续的结果出现,人们开始做一个事后归因总结:做的好的是因为他提前预测到了趋势,做的差的则是没有预测到未来的发展。我们总想着一个事情的的发生一定是某种原因导致了某种结果。我们忽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运气。成功的人或者在事件中受益的人,会跟外界说明自己是如何的英明、如何的睿智,如何精准的抓住这次机会,他往往不太会告诉我们是因为运气,这样会显得他没什么能力,会显得他不配谋生的那一份职业。
多数人,会将因为运气成分收货的会总结成由于自己的能力,而将失败的事件归咎为市场原因、团队原因、环境原因、政策原因,而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完全沉默,甚至近期我听到一个更加极端的原因“房价涨的厉害是因为国家放出生二胎政策”,我对这个思维是表示佩服的。而且,事件的性质越特殊(国营、垄断),这种“放大运气为显性能力,沉默隐性的失败”的比较极端的思维更为明显。
正如2012年时,或者更久之前,当时有很多的人选择成为C2C淘宝店主,开始自己的自由创业之路,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模式是非常好的,客源极大,经营成本低廉(不用店面、不用纳税、不用员工),最开始,大家基本都保持了最为原始、纯真的交易方式:店主提供与描述一样的真实物品,买家则对所购产品做一个如实的评价体验。渐渐地,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交易演变成卖家花钱刷假单造势,并衍生出一些以刷单为生计的个人或团体,当然一部分买家相应的进行身份转换---“差评师”诞生了。这个过程大家都不陌生,市场的发展、随机的变化,最后当然出现了几家独大的店铺,就是事件中运气的产物,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运作的好,他们的经营的好,他们管理的好,连他们自己也非常相信。事实是大家片面的看待了这个过程,他们目前的状态是基于无数的同样行为下的同行所在环境下,他们只是这次幸运的被选择上了并暂时留了下来。但他们自己没有认知到。
在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上,更是如此,让我们记住的基本是那些被发现的科学家或者文豪,实际上是在同时代提出同一观点的大有人在,但是历史总要并且只能随机选择一位代表。之所以称为随机选择,因为很多意外情况及程度是大家无法想象的。就如牛顿被苹果砸中才提出了万有引力,假如当时不是苹果,而是榴莲,可能就是另外的一个人代替牛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