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单元和隐性单元
按照大概念和单元学习内容的相关性,还可将单元分为显性单元和隐性单元。
吕立杰提出了大概念视角下单元的三种形式,即显性、半隐性和隐性。
“所谓显性,就是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炼出学科核心概念,并置于课程体系的结构支点,教材编写依此而明确设计单元,教师依托教材中的单元,自然会引领学生理解大概念。”
“所谓半隐性,是在课程标准或教材中,没有明显依据某一核心概念设计内容组块,需要教师调整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二次课程开发。在教师开发出的大单元中,一定会包含着一个或少量的几个大概念,大概念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知识。”
“所谓隐性,有的大概念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甚至不同的学科间呈现,或螺旋上升或跨学科拼接。这样的单元同样需要教师开发,形成虚拟的单元,并在不同的时段或者不同的课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逐渐领悟大概念。”
可见,显性、半隐性和隐性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新组织。
这里将半隐性也归入显性,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
因此,显性单元和隐性单元的划分建立在对教材现有单元分析的基础上。
所谓显性单元是指教材中现有的单元,或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合并和调整的单元,教师可以直接从中提炼相关的大概念。
而隐性单元则只涉及现有单元的部分内容,这些部分内容与其他内容拥有共同的大概念,因此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单元。对于这些部分内容,教师也应具有大概念教学的意识。
3、知识单元和过程单元
按照所对应的大概念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单元分为知识单元和过程单元。
埃里克森曾经区分过两种结构,即知识的结构和过程的结构,如下图:
其中知识的结构最底端是“主题”“事实”,而过程的结构最底端是“技能”“策略”。
但无论是知识的结构还是过程的结构,再往上都是概念和大概念,只不过大概念有知识类和方法类的区分。
知识单元是指主要围绕知识类大概念组织的一个集合,而过程单元则是指主要围绕方法类大概念组织的一个集合。
埃里克森和兰宁认为学科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比如数学、历史是知识驱动的学科,更适合于“知识的结构”;英语、艺术(音乐和美术)、体育是过程驱动的学科,更适合于“过程的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