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相关:
《清单革命》
《跃迁》
《教父》
心得:
001 问一个好问题,然后去找答案
关于主题营,假装这些是好问题:
我成功挑战了自己哪一些(个)舒适区?结果如何?
自己有什么做得特别好的地方?
最焦头烂额的在哪里?我求助了吗?如果没有?这个问题现在解决了吗?
下次再有主题营,还有哪里我可以做到更好?
在两个主题营期间,我需要提高和储备什么知识/技能,才能让我下次游刃有余?
对于团队和这次的玩法,有什么心得和建议?
欢迎一起思考呀。
002 关于链接,听说有些问题扎心了
早上发日报时,随手写了一段碎碎念,嗯,不小心,扎心了。
想起最近看的《重新认识你自己》,又想到系统之美,我问自己“你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在说这些话?”
居高临下带着情绪?
还是客观陈述事实?
对方接收到的,是哪一种呢?
我有什么样的资格来说这样的话呢?说到底,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生命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呀。为啥大清早要听你叨叨咧?
003 俱乐部老会员的盘活
拿着昨晚穿越微软两栋大楼拿来的Manual翻了一下,发现自己之前纠结的各种function roles的职责、规则都有详细的描述,但是因为缺人引导,每次都是参考前面人的做法,来临场组织和发挥。
而因为没有参考标准(这里真的是借口),所以两次演讲都是胡乱准备,应付了事。
虽然说俱乐部的包容度足够高,但是,我自己能容忍为了早日刷到高的级别,在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再去准备下一个CC吗?好像不行。
再想想说老会员的盘活和新人的培养问题,其实跟社群是很类似的。
总结下来,就是你提供的价值,高到足以让对方舍弃其他的事情,把你想要ta关注的事情排到一个更高的优先级。
哪怕不得不缺席,也会有愧疚甚至亏了的感觉,而不是无所谓。
而一个进入良性运转的俱乐部或者社群,无疑是一个增强回路:
越有价值,大家越舍不得离开;
越是每个人都是无限游戏的发起人,主动输出优质的信息,它在大家心里就越有价值;
越盘越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But,how?
004 管理组小复盘
和一连管理组做了一下小小的复盘。提醒我自己的是:
不要想当然,陷入知识的诅咒;
5遍法交代真的有其适用的时候;
知道再多,不去用,都不是自己的;
对信息的敏感度,要加强;
还有话术(不要做猪队友呀);
……
表扬管理员和自己,碰到问题是主动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互相推诿,对事不对人,才是能够一起坐下来讨论的根本吧。
005 为什么会觉得他们有趣?
昨天在在行上约的第二个专家,给我发了一个问卷调查,问了不少问题,虽然我对于见面没有任何期待,学到一点都觉得是惊喜,还是被她的专业和认真感动。
是呀,有趣的人那么多,我为啥只提了几个呢?
年少开挂到挂掉
一直好奇到老
成就非常大
也许是我把他们单列出来的原因。
006 有时候,我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今天跟好朋友聊天,突然间意识到我们说话的模式:感觉有时候不是在交流(反省一下),更多的时候,我会抢话来说。
而不像昨天在专家面前,安静得像个小学生,只偶尔问几个问题。
是因为熟还是别的?我需要好好跟自己对话。
在打字的过程中,删除了好几个字,比如说“总是”“都”,意识到自己落入了“绝对化表达”里,又很快觉察出来,还是很开心的。
007 知识要越分享越有
如果我要写一本书,那么,应该如何着手呢?
假设一个结果,然后去看如何去做,也许事情会更加好玩。想到一个跟同桌一起进阶的玩法,不过,得商量~
008 敲起锣打起鼓
今天意外入账2000块(对,交出去的钱我从来不当是自己的,回来就是横财)。
孩子用乐高做的飞机,简直不要太赞。
晚上,俺俩在阳台上,你敲架子鼓,我吹口风琴,玩得不亦乐乎。
给孩子讲的绘本居然有人在听,额,我的人设……
009 有些事情,可以做起来了
想了很久要做的事情,有点儿思路。怎么落实呢?我得写个清单,还要考虑可行性和大家的时间成本。
希望有人觉得有趣,愿意陪我一起玩。
网友评论
学费交了,总得学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