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办公室的小伙子突然跟我说:“姐,我知道为啥现在人觉得日子过得没劲了,连过年过节都没意思。”我随口问道:“为啥?”
“因为没有仪式。”他一本正经的说。
“仪式?啥仪式?”我有点懵,“天天吃饭睡觉,上班回家。要搞仪式啊?那还不得累死。”
“不是,不是。”他辩解道,“就是生活要有仪式感,要认真的生活,我在网上才看到的。”
我一时不知道该说啥好,因为我还是不太明白仪式感为何物。
9366660451bd4eb0448ccea71fe49f97.jpg 图片源自网络
晚上到家,一进门就闻见厨房飘出来的香味,婆婆在蒸包子。见我们回来,忙招呼我们赶紧趁热吃。孩子已经跟着奶奶边做边吃,吃饱了。看着在厨房忙碌的婆婆,我想起在办公室里讨论的仪式感,忽然觉得婆婆就是个生活有仪式感的人。
婆婆是东北人,典型的农村老太太,小学未毕业。论文化、论水平、论见识,远不及很多人。但是,她从未随意打发日子。她不仅认真的生活,还对未来怀有饱满的热情。
婆婆的手很巧,会做各种面点。包子、馒头、花卷、饺子,是家常便饭。茄盒子、韭菜盒子、茄包,可信手拈来。各种油炸小食品,也轻松驾驭。婆婆的手很巧,能裁剪织补。孩子的毛衣毛裤,衣服改大裁小,老公的衣服修剪,甚至家里的被褥翻新,都是她一手包办,纯手工制作。让我这个儿媳妇深感惭愧!能干的婆婆很多,能干而快乐的婆婆恐怕不多。婆婆做这些时,认真;做成后,开心。我们争着吃那刚出锅的面食时,她会在厨房笑着问:“咋样?这面发的好吧?”她裁剪衣服时,会说:“年轻时,全家人的衣服都是我做。我只要看看人家的新样子,回来就能比量着做。连鞋都能做呢。”衣服一完工,她就让人赶紧试穿,不停的上下打量,就像欣赏一件艺术品。我在一旁拍马屁:“看咱妈这手艺,改了之后就是件新衣裳嘛。”老公则附和:“那是,妈就是可惜没上过学,不然早就是大设计师了。”婆婆笑得像个孩子,满足极了。
孩子小时候体弱多病。婆婆就在小区里找那些人丁兴旺的,姓氏吉祥的人家,向每家要一根彩线,也不知道她找了多少人家,才凑成一束,编成特殊形状的绳结,串上铜钱。每月初一、十五,给孩子戴一戴,祈求祛病消灾。端午节,她会用五彩线编个手环,给孩子带着。再用布头做个小公鸡,旧毛线做尾巴,挂在孩子床头。孩子吃饭,必须用碗,不准用盘子。有时候,我们顺手拿了盘子,婆婆发现后,一定会边换边嘀咕:“不能给孩子用盘子盛饭,要用碗。碗、碗,小孩子才能完完整整长大。”孩子睡觉,不盖大人的被子。婆婆说,那是过头被,孩子盖着不好。孩子刚出生,她就在老家做好了不同年龄段的被褥,特意背来的。每隔几年,她就加长加宽一次。
a64327ca64d9925905561f0c0c3ca9e5.jpg 图片源自网络
最有仪式感的,莫过于过年。从腊八开始,婆婆跟着年的脚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她心里那个过年的仪式。腊八肯定是要吃腊八粥的。接下来是置办年货。即便现在购物很方便,婆婆仍坚持在年前备足鸡鸭鱼肉、零食水果甚至柴米油盐,把家里堆的满满,她才心满意足,这才是她认为的过年的样子。大扫除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房前屋后打扫除尘外,家里各种能洗的都要洗一遍,最后,我们还都得在年三十前沐浴更衣。过年的时候,不动针线,不然来年会与人争吵。所以,婆婆一定会赶在年前做完所有的针线活。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晨,必须吃饺子。因为饺子像元宝,捞饺子就是捞财。饺子馅必须有萝卜丝,因为萝卜丝是一条条的,寓意着来年顺顺利利。煮饺子时,万一露馅了咋办?不能说漏了,要说挣了,讨个好彩头:新年多挣钱。年三十的晚上,必须点盏长明灯直至初一。等到初六,是流水日,我们洗澡洗衣,希望新年的日子像流水一样带走污垢烦恼,留下清爽愉悦。新年的第一个七天,是孩子迎七日,吃饺子;第二个七天,是成年人迎七日,吃饺子;第三个七天,是老人迎七日,吃饺子。······迎新年,就在婆婆心中坚信的一个个必选项中完成。
跟婆婆一起生活的这几年,我觉得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她执着于她的信念,在普普通通的每一天。过年过节,她都郑重其事,虽没有山珍海味,但她对生活的热情,未来的希望都毫不吝啬的挥霍于此,给每个节日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婆婆这个农村老太太,想必不知道何为生活的仪式感。在她看来,生活就是过日子,好好过日子。而且她相信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679715faf1cff5371d996e6d327055b1.jpg 图片源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