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中见
家庭系统中来访前来咨询,各有其目的,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了治疗的意义,期待治疗师满足自己的期待。在其中的治疗师需要做些什么?
1.澄清转介背景:是怎么想到来接受“治疗”的?
转介背景中有来访者的期待、偏见和担忧,这是咨询出发点。在家庭系统中澄清转介背景的过程,也是家庭系统成员呈现不同期待的过程。在这些期待中,有些期望是咨询师能够做到的,有些期望是咨询师不能做到的。系统治疗是建立安全的场合,在咨询中把这些不同的期待同时呈现。
怎么澄清(304)?
1.1.什么时候产生了进行一个/这个治疗的想法?当时患者/家庭的生活状况如何?从时间上看,家庭内部或外部的哪些变化有可能与治疗的想法有关联?
1.2.这是谁的主意?是如何决定进行治疗的?参与者对治疗都有哪些指望?
1.3.治疗师是如何被挑选出来的?为什么正好就是这家医院这位治疗师?参与者都得到了哪些有关治疗师/他所在的机构的前期信息?从谁那里得到的?
1.4.过去/现在有人对治疗抱怀疑态度吗?他们对治疗的异议想法/担心是什么?
1.5.以前有过治疗的经验吗?如果有,现在和那时的情况有哪些类似的地方?无论如何治疗师都应该与当时的那位治疗师在哪些地方做得一模一样/完全不同?
2.治疗,是为了找到一种有益的“对待”方式。
有益的对待方式?我们期待怎么被对待?(接纳、信任,尊重,合作,平等~~?)生活中又是怎么被对待?(被否定、被忽视、被打击?)当个体感受到在关系中被不平等对待时,会怎么做?可不可能通过某种方式重新寻找一种对自己有益的对待方式,调整关系,适应或人或事或物~~。可能会是哪种方式呢~~。系统治疗师会怎么对待来访者?
3.不要用非此即彼的方式,给来访者制造忠诚的难题。
我们理解一件事,大部分是从“事实真相”了解真假对错。系统论了解到的是关系,对错不重要,观点的分歧不同带来不同的差异(比如:有人信西医,有人信中医。系统论两者各有优势劣势,都接受)。
4.比起谁对谁错,更重要的:差异在哪里?
一个人的行为并不是由其他人对他的真实看法来决定的 ,而是由他所认为的其他人对他的看法来决定的。比如,我认为对方喜欢我,我也会表达自己对她的喜欢。如果我认为对方讨厌我,我表现的行为更可能是我对她的讨厌。现实是什么反而不重要了。差异的存在让我们多了一个视角看事件或他人。是我讨厌她还是她讨厌~~。
面对生活中的差异,我们平时的做法是什么样的?我对,对方错;还是我错,对方对;还是认为双方观点的差异说明自己的观点都有局限性,互相有对有错;还是认为这个差异不重要;还是会认为前四个立场都有道理呢?比如:初中学生玩手机的“问题”,父母和孩子的观点的有哪些差异~~,您会从认同哪个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