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读书营开营了,猫叔的演讲果然犀利,幽默的语言,实在的内容,利他之心袒露无遗。自然引得红包雨下个不停,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刷不停,没看到的人不会体会到猫叔的魅力。
读书的方法千千万,每个人都有合适自己的,但是想要读好一本书,我还是赞同古人方法,“读书千遍,其意自现”。
在正式读书钱,先要跳过一些坑,既然这么多人都犯过错,我们就不要再跳下去。
一、读书的误区
01过早追求快速阅读
读很久,效果不好,还难坚持,原因基础不牢。
02浪费好书
有很多好的书,只读一遍是囫囵吞枣,没有认真消化,时间精力重要成本投下去,却收获不多。同样的时间精力,泛泛的读10本书,和精读一本好书,效果是不一样的。
03读而不写
只输入不输出,会不能把握住灵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逻辑化,系统化。另外,教优于学,让自己学会简单,但是教会别人难度就提升,因为首先要自己懂,才能去教别人,教得好还需要用对方听得懂得语言进行阐述。
更重要的是,在教得过程中,自己思考和别人的提问加大对书内容的思考深度,是更深度的学习。附带加强自己记忆。
04读而不实践
最后,读书而不亲自去做,就是猫叔常说的,不去做然并卵。
读书是为学习提升或者学个能力,对于能力层次的划分——知道,悟道,做到,得道。
光是读书,光是讲理论给别人,这还是在悟道上。真正去实践了,才做到。实践越多,理解越深刻,越能真正明白书中道理,也把书的精华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才到得道。
二、读书目标
05消化吸收
好书只读一遍是不够,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去皮见骨,去肉见骨,去骨见髓。熟悉的东西才会有更多思考和记忆,也能跟体会好作者的意思,或者体会出灵感的火花。
06有结果,出文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不动笔,读的时候很多想法,但是过后就忘,再过一段时间不管书中内容还是自己的感悟都消散在风中。
07读书,有利他之心
写文章不光是为自己而写,也是为他人。
读书时,与作者思想碰撞的火花给展现出来,在记录自己灵感的同时,为他人展示一个思想,把1本书的一个思想变成2个3个,N个。
罗胖说:“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个下,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这种知识交换边际成本趋近于0呢。
让别人看自己好得读书文章真是一件漂亮的事。
08做一个实践者,去影响别人
什么是最能说服人得语言,就是身教,自己做到,再说出来,是最能打动人的语言。
书读了,觉得道理好,自己就去做,当做出了成绩,再把践行的结果拿出来与人分享。别人看到你的好,愿意跟你学,也乐于读这本书。
三、方法论
09自己读
找一本觉得特别有用的书(读自己,读他人),10遍用22天,每天都把进度,感悟写下来。可以找其他同主题的书,补充内容。
10实践
写一份逐字稿,把要演讲给别人的东西就写出来。可能几千上万字。然后去讲给自己听,讲给身边的人听,还有自己去实践书中的内容,实践完又写感悟,再迭代第一份演讲稿。
如果做一段时间,书中的精华会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读好一本书就是一种修行,修行就是改正自己错误的言行思想。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四、读书计划
我要读的是《全然接受》一本讲放下忧虑的心理学书籍。
从12.16日起到1月4日22天间读10遍。最后写6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12.16-12.20第一遍;
12.20-12.23第二遍;
12.23-12.25第三遍;
12.25-12.26第四遍;
12.26-12.27第五遍;
12.27-12.28第六遍;
12.28-12.29第七遍;
12.29-12.30第八遍;
12.30-12.31第九遍;
12.31-01.1第十遍;
1.1-1.4写心得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