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都有获得认同的情感需求。哪怕是圣贤,哪怕是傻子,更不用说一个正常的人。
被社会认同,换个说法就是世俗所定义的成功。一般人会人以权力、金钱、地位等来强化自己被认同的体验,可能只是正常展示,也可能是炫耀、显摆,甚至强迫。其背后的逻辑,都是一致的。
科研工作者也需要被认同。他的研究成果,能被本领域学者专家所接受,承认他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并愿意引用。现在很多高校对科研成果要求用论文发表的层级和数量进行评价,本质也是认同的显性化和量化。
对官员来讲,权力越大,地位越高,意味着认同度越高,有的能从这种认同中体验旁人无法理解的愉悦。有的官员为什么会恋权?说到底也是“恋”的这份被认同,痴迷的也是这种被认同——当然,这个认同不一定是对人格、能力的认同,仅仅是其自我幻化的服从权力而带来的认同感。但这样求来的认同感,最终会随着权力的旁落而烟消云散。
商人重财,会以金钱的多寡来衡量被认同的程度。其实又何止是商人!这世上为钱而生,为钱而狂,为钱而疲于奔命的人还少了吗?为钱不择手段、头破血流之辈还少了吗?不过仅仅有钱财是不够的,除了钱财之外还需要有道义。否则,商人也好,其他人也罢,得来的钱财不会长久,会随时消逝——君不见“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大厦倾”现象何其多?
文化人多以清高孤傲之态呈现于世,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更有超凡脱俗之名者、隐于大世之中者,似乎并不在乎世人的评价,无所谓被不被认同。其实不然,他们只不过以另一种方式来求得社会大众的认同,即“名声”“口碑”“风骨”之类的认同。他们不太在乎钱财以及衍生的宅田厚土家业,他们在乎的,是有没有学识的名声,有没有清新的口碑,有没有不媚不屈的风骨,等等。这也是一种认同,当然是更高层次的认同。不过遗憾的是,近些年来,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人已是越来越少,游弋于浮华之间、玩转于商贾之事、求索于名利之丰者,趋之若鹜,蔚为大观,早已不是人们所称誉的“愤世疾俗”仙风道骨”文人形象了。
同事之间需要认同,下级需要被上级认同,上级需要被更上级认同,夫妻之间需要认同,家人朋友需要认同,凡处于社会关系中、有交接任何人之间都需要认同,没有人可以超然于外。
人需要认同感,是一种情绪需求,也是一种生理需求,就如同襁褓中的婴儿需要母亲“抱抱”一样。通过外界的认同从中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得到确定性。说穿了,这就是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的基本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