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一株香草?一个辛勤的播种者?一位贾府草枯花黄衰败的见证者?
本章节《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作者细细向读者讲述贾芸在贾府谋得一事的前前后后,让我们看到幼年丧父的贾芸如何自强自立的,尽管艰辛却处处有希望在。
一、贾芸之洁
许多迹象都流露出贾府正在走在向衰败,迹象之一就是孤儿、寡妇多。缺乏教导的孤儿大多不成器。贾瑞,丧父丧母,跟着爷爷生活,贪财贪色没有行止。贾蔷,父母早亡,曾跟着贾珍过活,生得风流俊俏,被贾珍溺爱,被宁府奴仆“造谣诽谤”,上学不过是虚掩耳目,做的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的勾当。贾菌,少年丧父,极是“淘气不怕人的”,学堂风波他也是推波助澜者……而贾芸却是失怙孩子中的另类,他没有陷入随波逐流、花天酒地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泥潭中,而是“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泥泞,心向阳光”,在困境中葳蕤着。贾芸有自己的追求,这追求始于在贾府谋份差事;得一份差事,开启担负养家、立业的人生之旅。
二、贾芸之才
在贾府谋事,何其艰难!可是贾芸凭借他的高逆商、高情商却成功了,
1.高逆商。开始,贾芸把希望寄托在贾琏身上,可是贾琏却迟迟没有差事派遣给他。谋事受阻,贾芸并没有气馁,他从贾琏“前儿到有一件事情出来,偏生你婶子再三求了我,给了贾芹了,他许了我……”的说辞,思忖出来了——贾府人事部经理是王熙凤。受阻,不妥协,也不执着,及时变通,贾芸是高逆商。人生哪有那么多的顺遂呢?尽管贾芸明白了王熙凤能给他差事,也知道需要点见面礼,可是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拉下面子,去向自己开香料铺子的亲舅舅赊些香料,可是香料没赊到,反被舅舅一通批评、舅母一番寒碜。宝玉让贾芸到他的书房和他说话,贾芸信以为真,果真前去拜访,可是宝玉却是福贵公子的口角,贾芸第一次空等、第二次空等。这空等中的煎熬,只有事中人才能明白吧。一而再再而三地受阻,贾芸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气馁、委屈、怨愤。他明白,对于他一帆风顺只能是奇遇,所以他不惧多跑几趟、多周旋几回、多等几天!想一想,谋差事所遭遇的困难只不过是贾芸十几年风雨中人生中所遭遇逆境的一个小片段,在困境中摸打滚爬,他体验了无限伤痛,也磨砺了战胜困难的耐性与毅力,勇于去做,认真去做,这就是贾芸。
2.高情商。贾芸的高情商首先表现在他了解人。他何尝不知道王熙凤在贾府的经理人地位,可是他为什么不直接找王熙凤呢?毕竟贾琏才是贾府对外形象,而贾芸又是男子,所以他最好的办法是先走贾琏这个门路,而贾琏这个门路走不通,他立马走了王熙凤这个门路,见面礼选得好,见面时话儿说得巧,机缘也凑巧,贾芸第二天便领得了差事,上天垂怜自强的人。对于倪二,贾芸既知道他是个泼皮无赖,也了解他有义侠之名,于是多多奉承他,收下他执意要给自己的银两,谋得差事得到银两后,立即找了倪儿,“将前银按数还他”,其实所谓的坏人也并不是一坏到底,只做坏事不做好事的,贾芸能看到人性中闪光的一面,也能有章法地应对。其实混街头的倪二,也不单单是个痞子,不能回家,他还想着找人给家人捎个口信,细节显人性,倪二也是有温存之心的人,他对贾芸的善举也是又缘由的。贾府众多妙龄丫鬟,贾芸何以与小红对上眼,心有灵犀吧,两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都不是无行止的人,在追究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还持有那份自尊——以能力做底子。贾芸高情商另一个表现是“因人而言”,对于王熙凤,他放低身段,对准王熙凤喜欢听奉承话的心理,盛赞王熙凤的能干,把话儿说到王熙凤的心坎里;对于倪二,他多说侠义话,深得倪二心欢;对于昧良心的舅舅,他话里有话,说到不说透,绵里藏针地回击,而对于小人嘴脸的舅母,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贾芸为人处世果真高。
三、贾芸之心
向舅舅赊点香料,舅舅不但不赊反而批评他不自立自强,舅母更是小家子气,为了避免母亲生气,他隐瞒向舅舅赊香料一事;奔波一天,尽管有幸运之神的一次眷顾,但多次受阻,为了避免母亲忧心,他不向母亲叨叨自己谋事的艰难,只简单说“等琏二叔”,直到谋得了差事领到了银子,才给母亲一个惊喜——将事情告诉母了亲,贾芸孝心可嘉!
宝玉被赵姨娘算计中祟,贾芸却不辞劳苦守候着,当然他此举有露脸献媚之嫌,不过贾府众多子侄想谋得利益的人岂止贾芸,这时他们都去了哪里?宝玉、熙凤同时中祟,贾府之人难道没有种种猜测吗?其他人躲开,无非是隔岸观火、静待事情明朗。宝玉康复后,约见贾芸,贾芸只字未提宝玉生病期间自己如何侍奉,只是随着宝玉的兴致闲聊,病中的照料或许有私心,但是他不汲汲这份私心得到回报,他孝敬王熙凤之后不立马向王熙凤讨差事这是以退为进的韬略,也避免了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的尴尬,留一份脸面给彼此。
贾芸,黑暗中的一束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