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目标题为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脂砚斋批评本)
上回书说到贾宝玉在宁国府午休,梦中被警幻仙姑警示,一梦醒来,终女子悲情全忘,云雨情牢牢记得。
这一回收尾上一回,贾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随即作者别出心裁,让一个村婆子走进贾府,展示王熙凤的为人处世,揭示公府侯门深宅大院中的人情世故。
一、云雨情
贾宝玉午休后,拜见过贾母,心中有事,胡乱用了晚餐,便回到住处,袭人忙趁“众奶娘、丫环不在傍时”为贾宝玉更换内衣。贾宝玉趁着这换衣服的当儿“强”袭人初试云雨情,事毕“无人撞见”。既云初试,那么将会由一至再、再而三吧。隐秘之事,初次可以瞒人耳目,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就不再是秘密了。后文,林黛玉戏称袭人为“嫂子”,黛玉尚且知晓此事,知道此事的人自然不少了,可是为什么心神时时刻刻都在宝玉身上的王夫人却不知道呢,王夫人安插在宝玉身边的耳目是谁呢?
贾宝玉、袭人两人情窦初开,偷食禁果后,贾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职”,可见云雨情有利于增进男女之间的感情。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贾宝玉与袭人却越走越远,这就是贾宝玉有别于贾府其他男子之处了,肉欲之欢,让贾府男子日渐堕落,而贾宝玉却逐渐向往精神的家园,钟情于心灵的契合者。
一部《红楼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道学家看见淫”,在情理之中,第一主人公贾宝玉起初尚且陷入了性欲之中,其他的肮脏者所作所为更不用说了,贾府男丁追求性欲之欢,是贾府走向堕落衰亡的一大原因。
二、刘姥姥
1.世情。刘姥姥靠两亩薄田过日,联姻的亲家,其祖上尚可与贾家连宗,亲家也曾助力周瑞家,如今家业萧条,女婿狗儿,养育一儿一女,务农为业,白日间又做些生计,女儿刘氏还操井臼,如此人家,冬天尚且过活困难。无田无地人家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贾府之类的豪门权贵的奢靡与小门小户无门无户的艰难,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2.刘姥姥其人。尽管世道艰难,可是刘姥姥这类人依然热爱着生活,这个“久经世代(积年)的老寡妇”,自有其生存智慧。
刘姥姥,寡妇,只有一女,古代嫁出的闺女泼出的水,所以作者说“膝下又无儿女”,被女婿接过来过活,便“一心一计,帮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随遇而安,这是刘姥姥的可人处之一。
封建时代,丧夫、无子,刘姥姥所经历的风霜可想而知,可是风霜没有击垮她。,反而赋予了她坚韧及对生命的达观。饱经风霜的老人啊!女婿因为无力筹办冬事而烦闷而吃酒而在家闲寻气恼。作为岳母,刘姥姥不是一味地批评女婿嫌弃女婿,而是一边教训他一边帮助他寻找解决之道。三个大人在纷纷扰扰的对话中,确定了解决之道,前往贾府讨些好处。女儿出不得面,女婿不愿意出面,刘姥姥出了注意,她自己“舍着老脸”去走动。侯门深似海,刘姥姥为了女儿、女婿、外孙,竟然愿意舍出老脸,而且觉得即便没有寻得好处,自己算是见识了世面,不枉一生。敢于作为,处世达观,刘姥姥是个可爱的老太太。刘姥姥也并非没有心机的人,寻找周瑞的家门,她找小孩子带路,到了周瑞家,她则说“特来瞧瞧嫂子”,让周瑞家的引荐,她说的是“全仗嫂子方便”,与周瑞家的聊天,时时刻刻在抬高周瑞家的。但是刘姥姥的心机因目标单纯而不招人嫌,她利己不损人,她也知恩图报。得到王熙凤二十两银子加一串钱的资助,临走还意欲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儿女买果子吃。周瑞家的自然不缺她这点钱,但这是刘姥姥的心意,而且刘姥姥的留钱只为给小孩子买果子吃,这理由蛮合适的。刘姥姥,情商比不过贾母,却也是情商高手。
3.小门小户的简单。商定了过年难的解决办法后,刘姥姥、女婿狗儿、女儿刘氏,“一家人笑了一回”,一部红楼梦,多处写笑,写出了多种笑,这处的笑,暖人心。小门小户,争争吵吵,只是为了生存,目标简单,话语直白,心思纯净,不计较。不似豪门,人与人之间相互猜疑、相互留心眼,一个不小心就掉进了圈套,即便亲人也难有真心之言,言行举止需要时时在意,处处小心。欲壑难填,欲望使人心险恶。
三、王熙凤
这回表面写刘姥姥,其实旨在写王熙凤,写贾家处置事务的情况。如今,贾府事务表面由王熙凤打理,王夫人不管事。且看王熙凤忙些什么?最为重要的是伺候贾母用餐,之后伺候王夫人,之后是自己用餐,午餐后和晚上是2个集中处理处理事务的时间段,有些事情平儿可以先根据实情代为处置一些。
今天王熙凤接待了刘姥姥和贾蓉。一个是素未谋面的村老太太,一个是关系似乎有点暧昧的年龄相差不多的小侄子。王熙凤的处置可谓活灵活现。对于刘姥姥表面礼数周到又亲近,实则摆架子现尊贵;对于贾蓉表面摆谱傲娇实则亲近爱怜。见刘姥姥前,平儿给王熙凤上茶,可是王熙凤“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王熙凤把炕屏借给贾蓉,贾蓉离开,王熙凤又唤回来贾蓉,贾蓉回来“垂手侍立,听如何指示”,而王熙凤却“只管慢慢地吃茶,出了半日神”,两个“慢慢”,王熙凤自恃尊贵又安然自得的神情跃然纸上。较之见林黛玉时的“两忙”——忙转悲为喜、又忙携黛玉之手——形成鲜明对比。王熙凤这个中间人物,在尊长面前,逢迎讨巧,在卑幼面前,拿腔作势,真真是八面玲珑,随机应变,左右逢源。
第三回作者说王熙凤“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一回,王熙凤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一句话作注脚。会见刘姥姥、回应贾蓉两个人,前前后后作者共写了王熙凤的九次“笑”,一次是回屋前和“一二十个夫人”在一起,“笑声”远远穿到刘姥姥耳朵眼;两次是与贾蓉对话;五次是与刘姥姥对话,与刘姥姥,王熙凤也就说了六次话,回回带“笑”,笑是表面的和气,笑也是内心的不屑,笑也是不予计较。
四、作者的生花妙笔
贾府深宅大院,作者让林黛玉带我们走一圈;豪门贵族关系网好复杂,作者借薛宝钗哥哥的人命官司,交代清楚;王熙凤的日常起居,作者又让刘姥姥带我们看看,一笔双写、多写,作者匠心独运。
刘姥姥,一个村妇,进入深似海的豪门,所见所闻真是前所未闻未见,面对王熙凤屋中摆设“唯点头、咂嘴、念佛”,听到钟声“不免东瞧西望”、“唬的一展眼”,“呆看” 时钟,等候王熙凤召见“屏声侧耳默候”,见到王熙凤“拜了数拜”,欲开口求助“未语先飞红脸”,王熙凤来了旁客“坐不是,立不是,没处藏”“扭扭捏捏地在炕沿上坐了”,吃完贾府的客饭“舔唇抹嘴”。描摹简单却极为生动全面,面对高出自己视野的环境,刘姥姥的表现也是众人的化身吧:好奇又紧张,惊叹羡慕又不安。
“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 平儿作为王熙凤的丫环,自视甚高,对刘姥姥自然是不屑,可是还要顾及礼数,“只得”无可奈何,问好、让坐都是面子活而非所愿啊。
而刘姥姥呢,知道平儿身份后,“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环”,“不过”“是个”,平儿在刘姥姥眼中也是没有分量的人物,彼此轻视吧。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