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准确的说不是最近,而是这几年看到一些人,他们的一日叙事,简直让人恐惧。
恐惧的不只是这一天这么过,而是人家每天都这么过。
有多么可怕呢!大致如下:
从早上5点(晚一点的是6点或7点)到晚上10点,几乎每两个小时都有一个固定动作要做——团队共读活动(不止一个,最多的一天有4个);指导活动;完成规定的文章撰写任务;批阅老师的作业等。
举例如下:
1.学习强国及新网师公众号
2.步行到学校值班,做好巡查和记录
3.准备十一期间的学习强国投稿
4.网信办工作反馈
5.整理绘本课程资料(完善九月份活动纪实)
6.再检查一遍共读整理资料,提醒课程研发团队的伙伴们及时下载
7.下载和批阅新教育理念的内涵与价值作业,在统计表上登好分数
8.给老师发整理后的教师成长课程的作业包
9.读《未来教师》第二章
10.读《UbD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章
11.读《理想国》至第一卷结束
12.把十月份云端共读的阅读材料打出来看一遍
13.完成新网师人一日叙事
这样的工作量,如果我来做,我充其量能完成其中的一半。尤其是那些需要沉下心来阅读和写作的事情,我可能其中的一项就成为大半天的任务。
关键是,我好像并没有从他们身上看到我需要做的事情,而是更加坚定我不想做的事情。我总想着给自己留一些喘息的时间,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紧,不能让自己太过内卷。于是,我就放松了,我就是“看起来很努力”的人!
看朋友圈,好像也能看到我的同款。
![](https://img.haomeiwen.com/i7728132/4904bca85030e097.png)
读书,发朋友圈,似乎可以显得自己很高尚。读书,也是有虚荣心的。
还有这一款,蛮可爱,也蛮符合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7728132/6d343cef73ba3bc6.png)
好多朋友在下面留言说,就是说的“我自己”。被手机捆绑的人不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是的,我好久没有真正做过一件事了,包括看书这件事。
书桌上摆了好多书:《理想国》《民主与教育》《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孔子》《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的书也处于共读之中,但我的共读,自己沉浸去很少,所以就是游离在外的吧。
国庆的共读任务,也是昨天晚上才捋出来,且就是照本宣科的捋而已,没有多少自己的见解。很想往深处走一走,却不能沉下心来,或者说没有那个能力往前走。共读活动,也是浅浅的参与者,没有深度卷入,没有回应,没有更多的思考,我的共读于我而言,就是一种形式,一种看起来还不错的形式。
做事三分钟热度,还在我的身上。不够自律,也在我身上。
他们说找人帮忙,一定要找最忙的人。因为最忙的人才会把你的事情安排进他的行事历里,且能高效完成。而那些看起来时间很富足的人,可能拖欠也就成为了常态。我曾经把这句话说给他人听,因为我想告诉他我很忙。只是,我的忙,真的成了瞎忙,是看上去很忙。因为我的忙,没有质量,只有时间的流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