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的书,好像都和思维有关,简而言之一句话:运用正向思维,可以应对和解决生活里大大小小的困难。
上次是一本《心的重建》,今天这本,是应对衰老和健康的,书名是《逆龄生长》。
本书强调的是我们要摆脱思维定势,突破这些思维定势给我们的健康和幸福设定的极限。
改变思维模式就可以改善视力和听力,同时有助于减肥,增进健康,让人更年轻、更有活力,还会带来其他益处。
思维定势很可怕,禁锢我们的思想,关于衰老和健康几种常见的思维定势有哪些呢?
一,关于衰老的思维定势。
一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长时记忆会保持不变,而短时记忆会减弱:上了年纪的人经常记不住刚刚见过的人的名字,却能毫不费力地讲述过去经历的细节。我们记住的往往是对我们有意义的东西,这一观点和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致。
变老并不意味着衰退,需要改变的是消极心态。
我们需要做到事事用心,事事留意,增强生活的主动性,活在当下,并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年轻,不要受困于自己的年龄。
保持适度的锻炼,有助于提升健康和保持年轻态。已有研究证明:运动能够降低早亡风险,经常进行中等强度运动的人的死亡率降至23%,运动量越大(不超出中等强度),死亡风险越低。锻炼能降低人们罹患糖尿病、癌症、冠心病、高血压、骨关节炎和与肥胖有关的疾病。
研究指出,成年人每天最好进行30分钟或者更长时间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天的运动不一定非得一下子做完,可以分几次完成。
平时做家务、散步以及工作时其他的活动量都可以算作运动消耗的部分,无需拘于几项常见的运动方式:比如跑步、游泳等等。
二,关于疾病的思维定势。
要保持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合理作息、戒烟限酒等等,这些是健康管理的常见内容。
觉知健康不是教人正确饮食、如何锻炼以及如何谨遵遗嘱,也不是教人放弃这些东西。
你对待疾病的观念才是健康与否的关键。
不要对专家的话偏听偏信,适当参考其他医生的第二意见。
不要执着于诊断结果。因为即便是专家,也会有误诊的情况;且诊断结果只是基于一个样本量的提取数值标准,并不完全适用所有人,加之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
不要过度依赖医生,要勇于质疑,保持觉知,成为自己的健康专家。
关注变化和了解身体,我们就能更好地捕捉到关于健康状况的有用信息。我们应该扮演健康学习者,全身心地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更好地与专家合作。
每个人的过去和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只有我们最清楚我们自己有哪些感受和想法,无论医生如何了解我们,都比不上我们对自己的了解。
如果要问某种疾病病程的一般情况,应该找医生,因为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至于每个人病情的独特之处,只有病人自己最清楚。所有,在这方面,我们自己才是最好的专家。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受限于年龄,勇于质疑,保持觉察,让健康相伴,让衰老延后,让快乐相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