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子午流注”理论则认为,每日的12个时辰对应人体12条经脉,规律性很强,现在的人们往往该睡觉的时候不睡,却在不该睡觉(子午觉之外)的时间“补充睡眠”,这其实是“非时乱睡”,都是对健康造成伤害的重要原因。
子午觉,简单来说就是要在每天午时和子时之前睡觉,也是古人养生之道,即常说的“三寒两倒七分饱”中的“两倒”。子时是指晚23时至凌晨1时,午时是指午11时至13时。
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
《黄帝内经》中提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而子时是阴气最盛,阳气衰弱之时;午时则是阳气最盛,阴气衰弱之时,子、午均为阴阳交替之时,为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
所以在这两个时间点保持睡眠状态,能养阴、养阳,平衡阴阳,让人体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保持心境祥和。
尤其是“子觉”即是指夜间在子时之前入睡,早睡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这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需要在23点之前进入深睡眠状态理论不谋而合。
最好的养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
中医“子午流注”理论则认为,每日的12个时辰对应人体12条经脉,规律性很强,现在的人们往往该睡觉的时候不睡,却在不该睡觉(子午觉之外)的时间“补充睡眠”,这其实是“非时乱睡”,都是对健康造成伤害的重要原因。
肝胆经气血旺于子时,此时宜养肝胆。而长期熬夜、未在此时睡觉的人群,易出现面色发黄、胆结石、疲劳、月经紊乱、斑秃、多梦易醒、早醒、脾气急躁、口苦口干等症状。
且早睡才能早起,保证新的一天活力充沛,即“元气满满”的状态。
心经气血旺于午时,在该时间段小憩或午睡,可养心神,提神醒脑,缓解一上午忙碌导致的疲劳,补充体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同时可助于夜间睡眠。
但此阶段的睡眠不宜太长,以20分钟左右为宜,否则会扰乱生活规律,影响夜间入睡。
基于此,我们提倡良好的睡眠习惯,这就是今天要谈到的主题——养生宜睡子午觉,适宜于各年龄段。
睡午觉虽然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这个中间还是很有门道的。也只有掌握了要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若不得要领,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首先,午睡前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吃得太油腻,尤其是不要刚吃完午饭就午睡。
刚吃完午饭,胃刚好被食物充满,此时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会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会下降,这也是午餐后人们容易犯困的原因。若刚吃完午饭就睡觉,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不仅起不到午休的作用,反而还容易诱发疾病;若午餐吃得过饱,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此时午睡不利于胃的消化;若午餐吃得太过油腻,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此时午睡可能会加重冠状动脉病变。
其次,午睡的时间不要太长,如果午睡时间过长,醒来后会不舒服。
一般来说,午睡是小憩,小憩的时间一般是片刻,也就是15-30分钟,如果午睡时间超过30分钟,或者更长,一两次还不打紧,若时间长了,就会扰乱生物钟,影响晚上睡觉的规律了。
再次,午睡的姿势也很重要。
别小看午睡时间短,感觉就是打个盹儿,但也不能太随意,尤其记得在中学时,趴在桌上午睡,还用手当枕头,这样是身体健康是没有好处的。
一般来说,趴在桌上睡会减少头部供血,让人在醒后容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
用手当枕头会使眼球受压,还会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
一般来说,建议午睡采用平卧或侧卧,头高脚低、向右侧卧为最佳。
最后需要强调一下,午睡时不要受凉。
冬季午睡时应盖上薄被,以免寒气侵袭,即便是在夏季,午睡时也要在腹部盖上一条毛巾,以免凉气乘虚而入。
另外,午睡时,不要在有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以免受凉。
总之,午睡虽然小憩一会儿,对人体的健康却是大有裨益。可见,“睡好子午觉,胜过吃补药”的说法不虚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