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好事:
1、收到儿子分享的美食照片,这是他这学期第二次与我分享他的食物。他今天在学校吃自助餐,我表示很羡慕。
2、在我的建议下,LG也玩了一回平板绘画。简单几笔,画了一个光头男。随后,我复制了N个他画的光头男进行二次创作,加上了不同的发型,整个头像看起来感觉完全不同。板绘又多了一种玩法。
3、今天刷到一篇有关詹青云的文章,想起曾经看过她的一小段辩论,于是上网搜索“奇葩说”来看。整合之后,口头跟LG分享,引发了一番关于眼界与机遇的探讨,也回顾了孩子的各种自主选择。
詹青云小时候脑回路很特别。上学时老师让小朋友写大写的四,小朋友们都写了“四”,只要她写出一个大大的“4”。她还说到,不知道为什们同学们都可以正确理解老师的要求,她却不能。老师说3比2大,2比1大,10最大。然后她的理解是,1写在小格子的一半,写到10的时候,把“10”写成最大的样子,占满了一页纸。
她从小转学7次。
詹青云当年的邻居伯伯和阿姨是她生命中的贵人,他们夫妻是下乡知青,点醒过她。
高中,詹青云选适合自己的文科而没有从众选大家觉得更好找工作的理科。再后来,在P大与港中之间选了后者,博士又放弃了P大的橄榄枝借款去哈佛。
当然,换成另一个孩子做出与她一样的选择,结果不一定相同。毕竟每个人的因缘和合不同。
而她的故事,从某个角度来看,对我这么多年的研究是一种验证。
她可能只是没有过早被教一些应试的知识而已。加上她从小大量阅读,脑回路实际上是四通八达的,她不以“正确”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对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过早和过多学习应试,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是有一些副作用的,某些更重要的东西被扼杀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一些孩子,小学阶段成绩的特别好,中学阶段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
有时候,我们过分在意某种“正确”,却忽视了完整的成长。
又看了她的另一段辩论。
人生的某个阶段,面对可以选择的两条路,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条,多年后,我们很多人会后悔没有走另一条。那是因为,我们想到走另一条路可能有的鲜花,却没有想到选另一条路可能有的陷阱和艰辛。
选择自己要走的路,然后好好走下去就好。
明天我要走出去参加一个活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295/b8d13b2c292ff33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