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朋友圈上转发的今日头条里关于寒门学子入名校的讨论,实在是有感而发不得不说说我自身的经历。
首先得澄清我上的不是名牌大学,而是省重点高中,算做我们省的名校,择校生想进去读书的话一年要交好几万元而且并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我的同学非富即贵,跟我一届的有市委书记的女儿,有房地产大亨的儿子,有团长的孙女,男生讨论的运动鞋球衣永远是某某限量版,每次开家长会,宝马奔驰排到了校门外的马路牙子上,中产阶级家庭以上的同学在我的高中占了绝大多数。理所当然地,我是一个寒门学子,我家住在镇里,父母漂洋过海在我三岁的时候从一个省坐了三天三夜火车迁到了另一个省,寄居在一个贫困县中,从此以后我就生活在了这个四面环山的小镇里。父母当年一无所有(除了我)靠做着个体生意白手起家支撑我们读书,一直到我读研究生的现在听得父母讲的最多的也是他们当年的悲惨生活,我对小时候的印象也一直是有干不完的活,生怕挨骂的战战兢兢,发烧了不敢和大人说,上幼儿园甚少吃到早餐,下暴雨也没人来学校接。。。
好了,我的背景介绍完了。当年因为中考比较给力可以上这所高中,爸妈并不反对,反倒鼓励我去,他们希望我去见大世面,希望我不要走他们的老路。我当时因为小,没多想,于是也决定去读这所高中。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如果当年我没做这个选择,结局会不会不一样?高中毕业的很久以后我都很忌讳谈起我在里面读书的经历,名校带给我的不是满载荣誉的过去,而似乎成了我刻意隐瞒的灰色地带。
说说我当年的心态,首先我想到的就是自卑。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别的同学多才多艺,钢琴十级,马头琴六级,自己做网站卖广告,父母每个暑假都会带着出去旅游,有时候甚至去国外旅游,沟通交流举止大方,出谋划策无所畏惧,大家对电脑已经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而我仍没碰过几次电脑,在我每一个没接触过、畏惧恐慌过的领域里活的绘声绘色,很多女生已经开始化妆打扮,很多同学用上了智能机,反观我,剪着三寸的男生头,用着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小灵通,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着自卑,每次老师说有贫困补助,有需要的同学举手,我总是那个每次都不情愿但是不得不举手的唯一一位同学,而更有同学因为我拔了她正在充电的iTouch骂声安静了整个班。
其次是精神上的不平等,抛开物质上的无法改变,精神上的自卑才是最致命的,寒门中的孩子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进的去的名校,抹不去的阶层烙印”诚如是。从那些张贴出来的优秀论文中我看到了寒门学子与富人家的孩子的本质差距,他们从小接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在学识、眼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理所应当、做事的方法和效率上都远高于寒门学子,虽然学业上寒门学子可以凭借没日没夜的努力来与别人匹敌,但是其他方面的差距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拿我当时举例,我当时没有任何娱乐,我住校别人都是走读,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周末能偶尔给家里打个电话,其他时间皆学习,成绩在半个学期以后排到班里第五,学习能上来,但是别的方面却与别人格格不入,尤其当我听到一个成绩可以但是不怎么学习的同学被老师训导,问其一天学几个小时,他回答最多五个小时 的时候,我更是绝望!
最后是孤独,由于在那个省城没有一个亲戚,同时家远,为了省钱每年回家两趟。每逢节假日,孤独无寒门学子应该入名校吗?助感尤甚。我记得我曾在日记上写得最多的话就是“如果当初没来这个学校,我是不是活的更快乐些”。那段日子里,我神经衰弱,没地方自习带来的烦躁,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无处宣泄,不能与父母说,因为他们不懂也不能理解,他们只会觉得你为什么成绩下降了?是不是早恋了?却从未知晓其中的心酸,看着当时身边一个个自带光环的少年,我多想时光倒流。
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一个阶级上的孩子应该与同阶级上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就像每个人的社交圈一样,应该与自己的身份匹配,如果这个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想接触更广阔的天空,这时可以让他去,但不应该过早地人为地让他接触生命的不平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