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出生寒门的女孩子以707分的高考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了,虽然寒门学子以高分考入名校比较少见,但热议中的媒体对此并不太感兴趣,它们感兴趣的是女孩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
文章中有如下文字: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我是土地的儿女,也深深地爱恋着脚下坚实而质朴的黄土地: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终于透过心灵中深深的雾霭,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贫穷可能动摇许多信念,却让我更加执着地相信,知识的力量。
这些感谢贫穷,认为贫穷给她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的文字让人们感到费解。一个18岁的女孩,对贫穷竟然有如此优美的感悟,让人难以思议。
事实上,贫穷从来就不是个值得赞美的事物,相反,却是所有人都试图摆脱的难堪。贫穷带给人更多的是耻辱而不是尊严,从贫穷中“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的快感,只能让无数试图摆脱贫困的人感到困惑和阵阵恐惧。
女孩出生在枣强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妈妈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患有高血压、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家中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即将升入高三,小弟弟还没有上小学。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补贴家用。这样的家庭无疑是贫穷的。
这样贫穷的家庭还有很多,尽管不是他们的过错,但这种贫穷丝毫没有值得赞美的价值。贫穷本身就是贫穷者的不幸,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赞美它。
我们知道,人生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对现状的不满,不堪入目的贫穷成为歌颂和赞美的事物,本身就否定人类进取求变的全部价值。更主要的是,我们还看不出一个赞美贫穷的女孩报考大学的合理逻辑,矛盾的言行,解释不了赞美贫穷又要脱离贫穷的荒诞无稽。
感谢贫穷、赞美贫穷没有任何的激励作用,这种以贫穷为自己考上名校做粉饰,除了作秀没有任何示范意义,这种言不由衷地虚伪表白,更多的是给其他考生带去伤害。
我们可以理解涉世不深女孩的无知,也相信她不是以此来搏取眼球感动中国,她或许更多想说的是贫穷给了她摆脱现状的力量。但这段缺乏生活常识和逻辑的表述给了善于蛊惑人心的媒体一个鼓噪的机会,这些善于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从不说人话的媒体,把人人都很鄙视、都很痛恨的贫穷,借助女孩的文字,无耻地加以地渲染、强化,试图让丑陋无比的贫穷摇身一变成为人人向往的追求。
如果贫穷是那么“美丽与奇妙”,能有“真正的快乐与满足”,那人们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愿望和努力就成了多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毫无意义。
令人不解的是,除了让人满足现状、满足贫穷,人们无法想像这些无良媒体,灌输这种有毒思想究竟是想干什么。
贫穷绝不可能给人带来“美丽与奇妙”,也更不可能带给人力量,文学作品里那些励志的故事戓媒体上大肆吹捧的“感人”事迹,根本就不是力量地展示,恰恰相反,这种无耻地鼓噪,除了证明人摆脱贫穷的欲望是何等强烈外,不能说明任何东西。事实上,正是这种时刻不得让人安宁的煎熬,让人有了强烈摆脱贫穷的欲望。女孩得知被名校录取后有三个晚上失眠,是改变贫穷面貌的欲望得到满足的兴奋,这种异常的兴奋恰好说明贫穷不具备真正的力量。力量带给人的是自信,而不是意外获得后的兴奋。
即便女孩考上了大学,也绝不是力量所致,否则那么多和她一样贫穷的孩子,就应该和她具有同样力量,而现在那么多同样的孩子没有她这样的成绩,就说明贫穷并不产生力量。欲望的强烈并不一定导致力量的产生,智力上或者运气上的差异几乎是命运变化最可能的原因。
无涯的贫穷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对贫穷的赞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