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的临床意义:生理背景

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的临床意义:生理背景

作者: 向日葵的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4-08-06 00:14 被阅读0次

        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爱和恨是完全分开的。或者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是完全分离,或者好客体或坏客体也是完全分离的。在一个完全分离的状态下才是一个婴儿最简单的生存机制。当一个婴儿觉得饿就有奶吃,他觉得自己的世界是完美的,他存在一个天堂的世界,在这里他是全能的,不用经验到自己无能的状态。在婴儿初期的发展中。这种整合的力量对他来说非常微弱。用分裂的心理机制,婴儿才可以保存一个好的外在客体,觉得自己是全能的,乳房是我,我是乳房的融合状态,他这样可以把好乳房内化成内在好的自体客体。

      婴儿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他想要生存,想要吞噬好乳房的欲望的同时,他也害怕坏乳房。坏乳房被他投射到外面,他里面自己不够好或是无能的状态都投射到坏乳房。所以好乳房和坏乳房是完全分开的。一方面想拥有好乳房,一方面害怕坏乳房吞噬他,如果被吞噬了自己就不存在了,所以这是连接到死亡焦虑。坏乳房在后面慢慢的一个发展过程,还是被我们内化为一个不够好或坏的自体客体,其中一部分就变成严苛的超我。

        好客体和坏客体当被内摄进来之后,就变成好的内在自体和坏的内在自体。课程中有两个名词叫正向与逆向。正向与逆向跟好坏无关,而是跟对象有关,只有是同性的关系就是正向的,只有异性关系是逆向的 比如男孩与父亲的关系是正向的,男孩跟妈妈的关系是逆向的。

      一开始对克莱因而言男孩女孩他们共同欲望的对象是妈妈,母亲的内在,母亲的乳房。如果跟母亲的欲望的客体可以被满足的话,比较容易帮助一个孩子转向新的爱的客体,这个过程比较顺畅。即使他她们跟原始的欲望的客体母亲的关系,没有满足也会转向新的欲望客体父亲。但是如果转向父亲的时候,太不顺利了,男孩女孩就又转回来旧的爱的客体母亲的乳房。比如我们有时看到一些父亲指责妈妈,都是你太溺爱孩子了才那么黏着你,其实有可能父亲一直不在缺席的,孩子需要父亲时,父亲给予孩子太多挫折,让孩子没有方法跟父亲这个新的客体建立关系,又被推回妈妈身边和妈妈黏在一起。另外这个过程中可能还成长一个是理想化好的客体。在理想化一个极端好的客体,就会丑化另外一端坏的客体,这两个极端同时存在。他们在理想化好的妈妈同时也会把坏的投射给爸爸身上,爸爸变成了一个严苛的坏的客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的临床意义:生理背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mg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