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提到,最近我爱上了一个慢生活的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
节目中作家苏童对海明威的小说做了推荐,除了著名的《老人与海》的长篇小说以外,还有一篇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
-1- 浅谈写作方式
虽然故事不长,但海明威的写作方式很特别,很鲜明,值得很多人学习。
于是专门抽时间重新读了《白象似的群山》。全篇仅一千多字,篇幅短小,且情节简单,但却很生动地描述了女孩吉格丰富的内心世界。
海明威没有用传统小说那种事无巨细,讲究前因后果、起承转合、层层交代的铺陈的叙述方式,而是选用了外聚焦的叙述视角。
不用很多文字就可以用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把故事交代清楚,且具有极富象征意义与戏剧性的情节描写。
通过冰山一角,就可以让读者了解全貌。
-2- 为啥用“白象”
”那山就像一群白象。“姑娘说道。
“我从未见过白象。”男人说着,端起啤酒一饮而尽。
白象在文中四次出现,并作为标题的一部分,其象征意义与吉格名字一样受到了多重关注。
查阅资料得知,在古印度,“白象”曾是被当作神一样供奉的高贵的动物。然而,因为白象要吃大量的食物,所以照顾、饲养白象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白象虽是人们心目中的神灵,但是拥有它又成为巨大的麻烦和负担。
海明威恰恰是想借用“白象”来告诉读者,女孩腹中的胎儿对于美国男人来说是负担,他不想要。
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美国社会所存在的精神问题,即身处一个失去了信仰的世界,人们不知不觉陷入了精神的荒原。
-3- 女孩与男人
海明威对女主人公用的是女孩,而男主人公用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对男人。说明男的比女的要年纪大或成熟,在关系中处于主导作用。而女孩也说自己根本不在乎自己,总是听男人的建议。
“我根本不在乎自己。”
可以看出女孩以前都是依附于这个男人,很少有自己的表达或期望,但这次对话她已经逐渐清醒了,以前的她的确根本没有在乎过自己。
其实很多年轻女孩子,总会被成熟男人的一些魅力所吸引,但她们的阅历,见识不足以判断成熟男人,甚至为了男人,迷失自己,做了很多出格的事。
这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它叫《成长教育 》。
该片根据英国记者琳·巴贝尔的回忆录改编,讲述了一个叫珍妮的16岁少女(凯瑞·穆里根 饰演)在一个大雨天气邂逅了一位愿意搭载她的男士。
在短暂的相处中,珍妮被这位男士所吸引,尽管年纪比她大不少,她也愿意接受他约会的邀请。这位男士看上去成熟稳重且有钱,加上又带着珍妮出入各种酒吧、音乐会等场合,令珍妮觉得自己终于体会到了真正的生活,也对这名男士更加倾慕。
于是她不顾一切的选择了辍学,以为可以和那位叫大卫的男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很快,她发现对方其实是一个有家室的“撩妹惯犯”。
-4- 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那些盼了很久的东西,就像艾酒一样吸引人。”
的确,越期盼而未得到,就越想要,可却是得不到。
想起李宗盛《给自己的歌》几句歌词:
“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该舍的舍不得,只顾着跟往事瞎扯
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
爱恋不过是一场高烧,思念是紧跟着的好不了的咳。”
女孩吉格暗示性的问了男人很多次,但男人一直没有正面回答她的话,或者说没有给女孩要的答案。而吉格也慢慢看清了这个男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做不做手术真的那么重要吗?即使不做,我们也可以将就着活下去啊。”
“当然很重要。因为我想让你一直陪着我,我心中除了你容纳不下任何人,我只要你。更何况,这个手术真的非常简单。”
男人的回答越来越让吉格清醒过来。
她并非看不见前路,而是看清了前路,而不知何去何从,所以她还是需要理智,去思考如何应对后面的路。无论选择打掉孩子还是坚持要这个孩子,她未来的路却不是那么容易。
但她已经清醒了。
-5-成长的代价
从男人的一次次回答中,她已经一夜长大,从女孩变成女人了,受过伤的女人一定会变得更成熟与理性。
而《成长教育》中的珍妮,虽然受到了猛烈的教训,但她最后选择重新开始,想起以前老师说的上学的重要性,努力重新考上牛津大学。
《白象似的群山》结尾时,女孩说吉格她感觉好极了。
“车站孤零零地矗立在两条铁轨中间。”这是开篇的一句话。
开始读的时候是没感觉的,但通过两人的对话内容,逐渐感觉到了两人的情感关系的变化,一直到结尾女孩说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感觉好极了。
就会让人想到这句话仿佛在暗示男女主人公站在铁轨中间,很可能要分离,且如同两条铁轨一样,再无交集。
所以相信吉格会和珍妮一样,远离渣男,重新思考与书写自己的人生。而这种人生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
正如罗胖在今年跨年演讲引用了一句:
“我没有失败过。要么赢得胜利,要么学到东西。”
-End-
左手工作,右手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