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9年12月20日,周四,晴,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535天。
北大大三法学院才女包丽,不幸于2019年10月9日吃安眠药自杀,现在已被医生宣布脑死亡。似乎,这个优秀漂亮的北大女孩,不能苏醒再看一眼这个繁华如初的世界了。
[原创]谁杀死了北大才女包丽?——谈谈如何避免包丽这样的悲剧心痛不已。
如此可爱而鲜活如花的生命,就这样悄然凋零。父母断肠,老师同学朋友心碎,就连我们陌生网友,都扼腕叹息不已。我们不知道这个孩子在做出这样决绝的决定之前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绝望,以至于让年仅20岁的孩子愿意放弃仅此一次的宝贵生命。但,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知道,能让一个人放弃生命的,或许有千万条理由,但其中一定有一条是:他(她)的生命里的重要他人关系给予的爱和滋养不足以支撑他(她)活下去。如果有重要他人给予我们深切的包容的情感,就算下刀山过火海,或许,我们也可以勇往直前。我们是在深度人际关系里幸福的,也是在这里痛苦甚至毁灭的。
而包丽这个生命里的重要他人,是她的男朋友。
有人问,说女孩的父母兄弟姐妹哪里去了?难道他们不是这个女孩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吗?
其实,这再正常不过: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步步离开家庭的过程。一个上大学的孩子,父母已经退居到不那么重要的他人位置了。取而代之的,是她的恋人、室友和其他朋友。而恋人,无疑是她恋爱时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和人际支撑。
再问,在今天的社会,谈恋爱是男女双方自愿的,为什么女孩会因为这个而自杀呢?
只能这么说,这个男孩在恋爱时,采取了非同一般的手段和心理战术(整个过程网上可以查到,我就不一一道来了)。
[原创]谁杀死了北大才女包丽?——谈谈如何避免包丽这样的悲剧网上铺天盖地的评论是说,这个男孩使用的是PUA,一种精神操控术。
我原本对这个了解不是特别多,仅仅是早有耳闻,最近也查询了许多相关资料。大致弄清了那是怎么一回事。
个中具体情节,让人唏嘘。个别我的同为法学专业大三的学生跟我说,他们觉得包丽不可理喻。网上也有人什么怀疑这个女孩是不是太弱智了?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们说,换做是他们,不可能这样的,不可能有人能这样愚弄他们,如果有人对他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早早发觉,成功逃脱。他们不可能称呼自己的恋人为“主人”,不可能觉得自己不是处女就有罪,不可能被他人那么轻易就洗脑……
我微笑着问他们,是不是读过一本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菲利普津巴多写的叫做《路西法效应》的书?他们说没有。
如果读过这本书,或许我们就能明白,可怜的姑娘包丽是如何一步步坠入深渊的。
[原创]谁杀死了北大才女包丽?——谈谈如何避免包丽这样的悲剧津巴多在这本书里讲到他自己做的一个著名的斯坦福实验——实验目的大约是想了解好人是如何变坏的:招聘条件差不多的实验人员(有报酬)来到实验中心,然后,随即抽出一部分人担任监狱狱警,一部分人做囚犯。结果,原本定了10多天的实验却因为局面完全失控,最后在第6天的时候就被叫停了。因为,狱警越来越像真的狱警,变得残暴不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罪犯越来越像真的罪犯,直至真的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就连试验者津巴多本人,都投身其中,似乎忘记了实验本身的目的。是一个外来人员来到这个模拟监狱发现情况不对,在她的请求下,才让实验停止的。
这个实验在心理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好人为什么会变坏?人是如何一步步被别人甚至自己洗脑的?津巴多在这本书里进行了多方的探索。
他说,可能我们这些人,会认定自己有成为置身事外的“英雄”的本领。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就像二战期间,面对疯狂被屠杀的犹太人这种反人道反人类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接受了法西斯的说法:犹太人是臭虫、蟑螂、老鼠甚至吸血鬼这样的一派胡言,而只有极其少数的人会像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人公辛德勒那样,选择始终坚信犹太人也是人,既然是人,就值得爱,值得被尊重,拥有人格、尊严、生命权。可惜,可能一万个人里才出现一个辛德勒。大多数人,就是那些普通的纳粹军官:接受元首的洗脑,然后,毫无羞愧感负疚感的甚至面上含笑的虐待、屠杀犹太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人这么容易失去常识和理智呢?
这是群体心理学孜孜不倦研究的重点话题。但这里有特殊情况,包丽和她男朋友都是个体,为什么这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会被另一个人洗脑?毕竟,包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她为什么打不破男朋友的洗脑术,一步步让自己被奴役被凌辱最后走向死亡?她称呼男朋友为“主人”,觉得自己是垃圾对方却熠熠闪光,她那么优秀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有罪之身……
这让我想起了我几年前的一个咨询案例(鉴于咨询的保密原则,文中信息稍有改动)。
来访者清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其时,她35岁,大学本科毕业,是一个待遇不错的中学教师。清进取心很强,知识面特别丰富,在学校是广受学生欢迎的。长相,不能说很突出,但也是人群中的普通一员。先生大他三岁,某大公司销售人员。长得还算可以,但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在清面前,总觉得自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而总是挑剔清种种:走路姿势不好看啦,照顾孩子不好啦,买菜都说她买得比别人贵。有一次,清和先生一起去超市,清给孩子的玩具车买电池,买的是普通电池。在超市门口,就被丈夫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一点都不知道节俭,不知道买充电电池吗?真是败家娘们。清气不过,说自己有工资的,用的是自己挣的钱。丈夫说,你赚的那点钱算个屁,那点死工资,能解决什么问题?
最后,清只能默默流泪回家。
不仅于此,清还在婚后那几年差不多远离了她原来所有的朋友,以至于清每次觉得委屈万分时,几乎找不到朋友倾诉。同时,因为清的父母远在农村老家,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说,清也不愿意徒增父母思想负担,就只能这样默默承受。丈夫是这样一步步否定她的朋友让她不知不觉远离朋友们的:婚后买房钱不够,清跟闺蜜一借钱,闺蜜那时正好自己要买房,结果没能借钱给她。丈夫每每拿着这事说来说去:你这样的朋友也叫做朋友啊?关键时候也不帮忙。清最初也会反驳,但对方说得多了,她也就慢慢疏远闺蜜一了。闺蜜二,人挺好,就是有点爱说人闲话。丈夫每每就说这种朋友不能交,人品太差。闺蜜三,丈夫说这女人每次来他们家都是空手,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不值得深交。闺蜜四,女强人一个,不太做家务管孩子。丈夫又说,这种女人是不像个女人,还是远离比较好,以免跟着她学坏……
就这样,慢慢地,清发现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而且,丈夫不断地嫌弃清长的丑,总说她的站姿坐姿都难看,不愿意带他参加他的任何同学朋友聚会,嫌弃清给他丢面子。
"谎言重复1000遍就成了真理",当丈夫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说辞和语气,原本还自信满满、阳光明媚、开朗爱笑的清开始变得极度自卑,她觉得自己一败涂地,整天心情压抑苦闷经常以泪洗面,同学聚会也不愿意参加。甚有经常觉得生不如死有想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念头出现。
有一次,再一次遭到丈夫诋毁和嫌弃后,清觉得自己自卑到了骨子里,再次泛起想要离开世界的念头。其时,稚子正天真无邪在旁玩耍。那个念头一出现,她自己都吓到了。她是一个母亲,倘若孩子如此年幼就失去母亲,该多么悲惨无助。
她幡然醒悟,想要自救。在网上开始找咨询师,因为我的微信和qq都是"婚姻家庭与心理咨询"的字样,她找到了我,并且来到了我的咨询室。
当我们第二次见面时,我建议爱学习的清读一读一套名为《不要用爱控制我》的书。当第三次见面时,她告诉我,她一个人在家里读这套书时情难自禁、伏案痛哭,她才明白她遇见的这个人对他根本不是爱,而是控制。不过,她始终弄不明白,她是怎样一步步被对方洗脑以至于后来全盘否定了自己,差一点丢了性命的?直到我们回顾了他们相识,结婚,生子的整个过程,再从心理学的深度进行总结,才发现这个有如“温水煮青蛙”的洗脑过程是一步一步不知不觉侵袭到清的大脑里的。
而这个案例,跟包丽被男朋友洗脑、精神控制的案例是类似的。
不同的,只是:包丽被控制的程度更深,结果更悲惨。
从这两个案例以及《路西法效应》里做的实验可以看出来,所有精神控制是如何实施,如何一步步深入当事人骨髓深处,变成当事人自己内心深处的坚不可摧的信念的。
他们实施的途径都是:首先,树立一个良好的印象,让对方信任自己,或代表权威。
其次,一定会一点一点营造一个封闭式的空间(或是封闭式物理空间或精神空间)。如果是精神空间,一定会不断否定对方原有的人际关系,比如家人,父母,同学,朋友……让对方跟外部交流越来越少,而只听他一个人说话。让对方的世界里,缺少外界的声音,而只有操控者的声音在回荡。
[原创]谁杀死了北大才女包丽?——谈谈如何避免包丽这样的悲剧然后,被操控者开始越来越自我意识减低,出现自卑,胆怯,低迷,仰望对方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然后,就开始出现乖乖听取对方的话,不再做任何反抗。就像“温水里的青蛙”那样,不知不觉,精神生命走向死亡,甚至像包丽那样,最后自我完全没有精神支撑,于是毫无意外选择自杀。
这三步里,第二步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空间是开放的,精神操控就会失败。这时候,找到专业人士,或者自己最可靠最铁的朋友在一旁帮助指出对方的错误,那么,谈恋爱可能就会是分手,婚姻里的,自然是离婚。操控者就会完全失败。
[原创]谁杀死了北大才女包丽?——谈谈如何避免包丽这样的悲剧但,这一步,可能也是最难的。因为,所有的精神操控,都是不知不觉之间发生的。打着的,是“爱”“关心”这样的旗号和幌子。而如果以爱之名,很多人是识别不出背后的险恶的。
那么,精神操控究竟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呢?是不是只有像包丽那样的才是呢?并且,大家最最关心的可能是,如何在生活中尽量减少被他人精神操控的可能性呢?
关于这些,下文再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