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比方是一种创意
如果我们说了本专业领域的一套理论或者专业术语,就算是讲得太细心、再生动,听的人也会顿感头大,尤其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而言,那简直就是天书一般的存在。
这个时候,往往人们会说,请说人话。背后的意思是,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一遍,也可以说来句大白话。
当然不是说,什么时候都需要用这种“大白话”的形式来表达,书面文字和专业性的内容有它的适用场合,比如专业期刊、内部专业讨论等等。
不知道你是否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要尝试多讲“大白话”呢,把专业的东西讲通俗了有什么好处呢?
先说一个题外话,一位市委书记想发展城市经济,却面对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比如矿场污染、低产能高污染的旧钢厂、内流河和湖泊常年处于污染状态,当他想大力发展经济时,不得不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于是他想着治理环境,可是治理环境也是要花钱的,于是他陷入两难,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决策。
这段话听起来不是很复杂,但是可能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兴趣听下去,因为毫无创意,一位书记的困境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我们再换一种表达方式来看看。
从前,有一个人,他背后有一棵大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这棵树陪伴他很多很多年,有一天这个人想做点买卖养活自己,于是在大树底线摆了一个摊子,招揽生意。时间长了,生意越来越好,摊子越来越大,他发现自己的地方不够用了,再投资也缺少资金。他苦苦想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答案,直到有一天一个路人过来问他为什么不把树卖了换钱呢。于是他找人把树砍了,卖了钱,摊子也变大了。时间长了,问题又来了,他发现摊子是大了,可是背后和头顶没有大树了,每逢刮风下雨苦不堪言,他开始怀念那棵大树,又想去种树,不过他再次陷入纠结,种树需要很多钱,把摊子做大也需要钱。他如果种树了,就没有办法把摊子做大,他如果选择了摊子,又没有办法种树。他陷入了两难之际。
这个故事跟上面书记遇到的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是一个意思。不过用了打比方的手法,顿时让这个事情变得充满了可读性和趣味性,另外因为是打比方,这等于抽象出一个故事模型,那么我们可以对模型进行二次分析。
种树、摆摊子,想要大摊子,想要大树林。做大摊子需要钱,种植树林也需要钱。
经过这样一个分析,如何破解这个人的难题呢。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摆摊子或者种树呢,是不是可以找人来帮自己一起种树,带着钱来种树,又或者找人替我们摆摊子,一起合作做事情呢。
这种想法没有多少高妙的,可是它也为我们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思路和方案。
这就是打比方的力量。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难题,不一定全都能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人特别擅长运用抽象思维或者形象化思维,利用打比方、作类比等发现事物的本质,然后难题对他们而言就是一次试炼。
打比方、类比这种工具的好处在于,把我们从具体事情上抽离出来,运用模型来抽象化解释事物,在用类比或比方时,我们必须抽象出模型和模型之间的关系,就像上面的比方,树和摊子就是两个典型的模型,它们的关系表面看是互斥的,做大一方就必须弱化另一方。模型和关系,这两个地方都可以成为破局的关键,重塑模型或者重新梳理彼此的关系。在这个过程里,问题还是哪个问题,我们没有陷入具体问题不能自拔,又在积极的思考应对之策。
其实这个思路恰恰是软件工程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把现实事物抽象为对象,并建立对象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程序的基本原理。这就好比我们给小孩子介绍什么是电流,电流跟水流类似,区别是能让其他东西发光或发热,水流比作电流,关系是具有发光发热的影响。
我们在平时可以观察身边好的比方或者类比,收集起来,多用类比或比方,也是对自己思考的一种训练。当然好处不止于此,它更有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