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抄书感悟
抄书即是正念!
生活中的人们为什么彼此越来没有信任感,为什么越来越彼此陌生以及冷漠?
或许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认识到的是“环境”因素,更或许是“大家”都这么做,或者是“大家”都这么认为。
这么想是否正确,这里不做任何评判,也没有必要去做任何评判,因为很多事情不需要说,不需要想,只需要看“事实”是什么样即可。
哪怕极其复杂的环境中,看似复杂,有些事情是不会“变”的,荣格极为著名的著作——《动机与人格》其实把人表述的极其透彻。
或许有很多人不相信,而且还能够提出很多与其反对的观点,并且说的有理有据,当忘记了,如果这本书的观点真的因为所提出的反对意见而被否定,那就无法真正的渊源流传,相反的是那些反对意见层出不穷,这本著作所说的观点更是如磐石一般存在,这叫什么?或许这才叫真理。
生活中,有没有特例,答案是——有,而且还有很多,但并不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所经历的都是特例,哪怕每个人所经历的不一样,各有不同,归根结底,有些是——永恒不变的。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最经典的认知——其他人都在寻找未来十年会是什么样,而亚马逊在探索在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所以亚马逊一直在坚持做“不变”的事情。
生活也是如此,千变万化、变幻莫测,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做到——未卜先知,或者是拥有超前的眼光,亦或者是想法,然后占的先机,所以在不断的努力着,拼搏着,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更多的是“牺牲”现在,此时此刻的一切,包括信用。所以呢?所以现在的生活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当每个人都认为这个“环境”控制不了,左右不了的时候,更多的选择的是“放纵”,当放纵成为了“习惯”,这个环境真的也就控制不了,左右不了了。
如果能够接纳或者是接受,这个环境——真的控制不了、改变不了、左右不了,其实也没那么痛苦,真正痛苦的是——心有不甘!这就是一种撕扯,而且还是精神层面上的撕扯,用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归纳——精神内耗!
其实认识很简单,只需要不断进行解释、解读,就可以将一件事分析的清晰,难就难在真正的去接纳与接受,尤其是那些不好的事情,更多其实是+——意难平!
这种意难平背后更多的是——为什么是我,凭什么是我……从未想过——为什么不能是我,凭什么不能是我……其实事情就是事情,没有什么具体的缘由,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是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并非是什么作孽了,或者带有某种惩罚性的发生了,当然,也必须承认,很多事情确实是有原因的,毕竟“因果”还是要有的,如果没有了“因果”那岂不是很多事情都无法解释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或者是绝大多数人心存侥幸,毕竟很多事情还可以有“理由”、“说辞”,这也是——心有不甘的一种表现。
安安静静地的做名抄书人,在抄中学,在抄中记。发生了就发生了,找那么多理由干嘛,当然找个“理由”、“说辞”很容易,只需要通过转化视角即可,但这样永远无法真正学会接纳、接受以及面对。
加油,抄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