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碉的守望

作者: 羌人彧 | 来源:发表于2017-05-12 21:57 被阅读0次

题记:

前几天整理硬盘,发现多年收集的几十个G的羌族资料悉数损毁,其中有一些羌族老前辈出于信任分享给我的影像图片等宝贵资料,还有汶川地震时很多朋友们共同拍摄但从未面世的图片,心中深感悲痛。

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族群文化的探究(也可能是人类学都这样),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语言及考古文物,以及遗存下来的建筑等文化符号,所以但对于我来说,碉楼和羌语应该是我们的文化符号。羌族碉楼保存下来的几乎都有上千年的历史,特别是经历了8级地震依然岿然不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成为了我们追溯族群文化最后的守望。

以下小诗写于地震后那个暑假回家,于几座被毁损的羌碉前。9年过去,再次读起它,还有那份初心么?


它们是我心底最深的根,

在清瘦的岷江河谷,耸向一条去往羌的心灵栈道。

挺拔,高傲,

守定积雪和冰山,沉默不语。

它们是漫漫远迁的先人,

用血与泪留给后世的念想。

一层一层,一土一石,

垒起了悬垂于峭壁上的家园。

它们确有一段惊世的身世,

任凭它的儿女去细细揣摩。

千年不倒的斗志,肌肤凋零的身伤,

从来没有人能轻易读懂它的神秘。

我用耳贴进冰凉的片石,

似有刀枪烽烟的回响,和忍耐的呻吟。

我用鼻嗅闻斑驳的黄泥,

似有荞麦陈年的熏香,和垦荒的苦咸。

我用手触摸那堆闪烁的白石,

似惊醒了藏匿于羊皮经卷中的千年时光,

和徘回在边缘,却从未远离的守望。

刀光剑影的大戏早随它掉落的片石而去,

岁月的灵魂还将雕刻它的风情。

我在它的里面循迹原初的血脉,

它在我的心里,成了最深的根。

相关文章

  • 羌碉的守望

    题记: 前几天整理硬盘,发现多年收集的几十个G的羌族资料悉数损毁,其中有一些羌族老前辈出于信任分享给我的影像图片等...

  • 中华文明活化石——羌碉(下)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羌碉分为碉楼和碉房两种,是古代羌人为了保护家族和部落,在漫长历史时期中演变出来的一种精湛的建...

  • 汶川(九)

    忐忑爬布瓦 布瓦黄泥碉比布瓦羌寨名声更大。当几次路过,看见河对面陡峭的山崖下,黄土碉形...

  • 汶川(十三)

    再看悠远桃坪古羌寨 后来和老婆前来的时候,随大侠爬上高高的古碉顶上,看见桃坪羌寨美丽的风光,走...

  • 桃坪羌寨上的古碉

    一座座的碉楼 矗立在河谷两岸 默默彰显着羌族的神秘色彩 风雨千年 始终保持着远古的本色 如锋利的长剑 直插在羌族族...

  • 千年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阿坝州理县杂谷脑河畔的桃坪乡 碉楼林立,享有最神秘的“东方古堡”的美称 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碉...

  • 源潭七碉有故事

    何人置七碉 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载:东碉、西碉、北碉。均在兴七田家湾,今东碉颓,西碉颓三角,北碉亦有损坏处。山河巩...

  • 中华文明活化石——羌碉(上)

    小学课本里那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族就进入认知范围。那时初步了解了黄河,边城的辽阔壮美。在这样...

  • 中华文化活化石——羌碉(中)

    羌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半山腰上,甚是雄伟。一条高的台阶,从文化广场直达寨门,因为羌族被称为云彩上的民族,这高高的石阶也...

  • 小胡杨双师课堂|别样的叶尔羌河

    叶尔羌河水 日夜不停的流淌 见证着千年 丝路风雨的沧桑 千年的胡杨 还在苍茫中守望 小胡杨课堂 别样的叶尔羌河 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羌碉的守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ut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