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的肯定是……对不对?”在老师约家长和孩子一起面谈的时候,常会听到家长这样替孩子回答老师的问题。说实话,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教育方法,即使家长能够完全正确地推测出孩子的想法,那对孩子又有什么帮助呢?只能是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锻炼孩子的第二层大脑,让他们用语言进行说明、表达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很多家长因为不够耐心,等不及孩子自己表达,就帮孩子说话、帮他们做事、帮他们做选择,实际上,这样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我认为这和帮孩子做作业没什么区别。
要想提升孩子思考能力的话,平日里父母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用语言进行表达,比如说明一个事物、讲一个道理、解释一种现象……帮他们积累语言表达的经验。对了,父母最好的工具是“提问”。以下就给您介绍高明的提问技巧。
01家长不要先开口,等孩子先说,孩子渴望别人能听自己说话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和别人交流。当有人愿意听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对听者产生好感。在您家里的亲子对话中,谁说的话更多呢?是不是大多是父母说,孩子只负责点头?这可不是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交流方式。我建议,应该让孩子多多说话,家长用心倾听。
在家庭亲子对话中,父母“说与听的比例最好控制在1:2”,也就是说,让孩子多说话,孩子的说话量应该是父母的2倍。有些家长朋友知道“提问”是引导孩子表达的好方法,其实也是锻炼孩子第二层大脑的好方法。
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会正确地提问。他们往往长篇大论一番之后,问孩子:“是不是这样?”这并不是提问,最多只能算“征求意见”。这样的家长还没有学会把谈话的主角让给孩子。
那么,在亲子对话中,父母该怎么做呢?
首先应该做的是重复孩子的话。通过复述孩子的话,向孩子传达一种“我在听”“我听懂了”的姿态,让孩子安心。
我观察过一些家庭中的亲子对话,有些孩子会反复说一件事情,而父母每次的反应只是一句“知道了”,孩子还会再重复说。
这说明什么?
说明孩子在亲子对话中没有安全感,他认为父母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意思,所以才会反复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先重复一遍孩子的话,然后再加一句“我明白了”,孩子就不会有上述担心了。
父母像鹦鹉一样重复孩子的话,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自己说错的地方。人都有一个特性,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不容易看到自己的错误。但是,父母把孩子的话重复一遍,孩子就像照镜子一样,可以相对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话,也就容易发现其中的错误或不足了。
而父母的意见或回答,可以在重复孩子的话之后,表达出来。
我认为“复述+回答”“复述+提问”,是亲子对话中父母最理想的谈话方式。
02提问技巧(1):5W1H
家长引导孩子进行表达的提问技巧,可以概括为“5W1H”。(What)询问具体情况。你在做什么?今天有什么好事情?
(Why)询问原因。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How)询问程度。你现在的心情怎样?今天你给自己打几分?
(When)询问时间。什么时间学习?
(Where)询问地点。在哪里玩了?
(Who)询问人。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和谁一起玩耍了?
对孩子特别有效的一个问题是:“你在做什么?”因为很多孩子不清楚自己当前到底在做什么。孩子和同学发生纠纷,当我们询问原因的时候,双方都会说:“因为他……”都是从别人身上找问题。而当我们提出“你在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把视线从别人那里转移到自己身上,帮他们创造一个客观审视自己的前提。
03提问技巧(2):使用温柔的语言
“怎么回事?”“为什么?”都是听上去具有“攻击性”的问题。原本父母想用提问的方式锻炼孩子的第二层大脑,结果因为问法不够温柔,反而容易起到反作用。比如“让孩子感到父母是在质问、攻击自己”,结果掌管感情的第一层大脑受到刺激,搞不好还会情绪失控。所以,父母要提问的话,最好先学会使用温柔的表达方式。
举例来说,“你为什么没考好?”这样问的语气就比较冲,可以改成“没考好的原因你思考过吗?”。再比如,“你为什么要做那种事?”最好换成“希望你告诉我那么做的目的,你是觉得那么做能带来什么好处吗?”。您看,只要把问题聚焦在分析“原因”“目的”上,就不显得太生硬,孩子也容易接受,更愿意冷静思考。
04提问技巧(3):询问主观意见背后的原因
要想把“孩子式的、主观的、天真撒娇想法”引导到理性思考的轨道上来,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会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审视自己的想法。为此,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先关注孩子的主观性发言。
感情:“真有趣”“无聊”“讨厌”
评价:“头脑聪明”“认真努力”“很难”“很擅长”
也请家长朋友对自己的主观感情和评价加以注意。比如,“成绩差”并不是完全客观的评价。如果孩子考了70分,那么70分只是一个事实,说它是好成绩或坏成绩,都只是主观的判断而已。
再比如,孩子说:“作业我做完了一半!”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进步了,因为以前他可能根本不做作业的;也有些家长会感到生气,因为觉得孩子应该做完,而不是只做了一半。所以,家长怎么评价,是很主观的。正因为是主观的,所以,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看法难免会出现偏差。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询问孩子主观感情背后的理由,询问他们评价的根据,才能帮助他们加深思考。
比如,我们问孩子:“你觉得为什么大家都说小A头脑聪明?”孩子就有机会思考:“什么才算头脑聪明?”如果孩子回答说“因为小A成绩好”“因为他计算题做得快”,那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成绩好就是聪明呢?”“为什么小A成绩好呢?”“按照预定计划行动的人,是不是就能成为聪明人?”通过一系列提问,又让孩子的思考加深了一步。
总结
鼓励孩子多多用语言进行表达、说明。大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说和听的比例控制在“1:2”。提高孩子思考能力的3个提问技巧:“5W1H”“使用温柔的语言”“询问主观意见背后的原因”。
内容来源参考书目:《原来孩子这样学习会上瘾》 菊池洋匡 秦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