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度代劳,参与过多
有的家长在孩子作业、学习上操的心太多,表现为比孩子自己还重视,紧张,推着孩子往前走。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去执行;遇到难题立刻帮助孩子解决……
结果只会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懒于思考:难题等着爸爸妈妈告诉自己怎么做;写作业敷衍了事,想着反正有爸爸妈妈检查错误,缺乏责任心。
2.时刻紧盯、监督、唠叨
一类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就是在旁边盯着孩子,看着他一笔一划、一题一题地做,看到哪里错了当即指出来,接着就忍不住批评孩子。
这种方式,带给孩子的只有紧张感、压迫感,孩子害怕自己出错,不敢下笔;动不动指点一下,也会分散孩子注意力,扰乱孩子的思路。孩子不能保持长时间的专注、独立思考、没有负担地完成作业,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
3.大吼大叫、批评责骂孩子
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看到孩子半天理解不了,简单的题目做错、重复讲的错误还是犯,家长就不淡定了,怒火中烧,忍不住朝孩子大吼大叫,责骂孩子。
孩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有时候不能一点就通,其实是正常的情况,重要的是帮孩子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去突破一个个困难。
而家长大动干戈朝孩子发脾气,不断地批评责骂孩子,只会打击孩子自信心,时间长了会让孩子对作业、学习感到畏惧、抵抗。如果每次写作业带给孩子的都是不好的体验,孩子又怎么可能会爱上学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