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13959/5a6c2cd936b5a8b9.jpg)
少年读书时,曾被课本中一首叫做《致橡树》的诗篇撩拨了心弦。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处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国诗人舒婷,朦胧派诗歌的代表者之一。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张德明曾说:舒婷代表朦胧诗里温柔的一面,代表爱与美。《致橡树》强调爱情世界中个体精神独立的重要性,使这首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的心声。
说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舒婷曾说,它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
1975年,一位曾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老诗人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
他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想要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当时,舒婷听过之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和女性应该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这首《致橡树》就诞生了。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懂,理想爱情与婚姻中,男女应有的姿态是怎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13959/52f2070949e9ac51.jpg)
01.不像攀缘的凌霄花,也不学痴情的鸟儿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运用假设和否定,道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爱情观。
否定一: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爱一个人,应该是纯粹的。而不是因为他显赫的身份,或是他能够提供的丰富的物质。我们不能做只会攀援的凌霄花,去借对方的优势炫耀自己。
我们要做到,如同婚礼上所说的:无论贫穷富有,生老病死,都会相依相偎,不离不弃。
三毛说:如果我不喜欢,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喜欢,千万富翁我也嫁。但如果是嫁给荷西,那么我还可以再少吃一点。
三毛与荷西的爱,是开在撒哈拉沙漠里的花朵,即便时光流逝,也永不凋零。她可以为了他放弃单身的自由,他亦可以为了她远走沙漠。他们的身上没有过多的光环,婚后的生活条件也极其简朴。但他们彼此坚守,相互成全。
除了爱,他们一无所有,可谓是纯粹到底。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13959/b29107b30f759ca9.jpg)
否定二: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好的爱情,应该是对等的。我爱你五分,必要你还我五分。只有一方付出讨好的爱情,是不容易长久的。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我们要给自己的爱情留有余地。在感情里,未得到和求不得是最有吸引力的饵。而势均力敌,才是爱情里最好的模样。
张爱玲在给胡兰成的信中写道: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当初,她被这个大她15岁的男子的才华所倾倒,她一直都在仰视着他,却将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
爱情的天枰,一旦倾斜严重,就会彻底失去平衡。犹如痴情的鸟儿,一直为绿荫重复着单调的歌曲,日久天长,怎知绿荫不会心生厌烦呢?
换来的结果就是,风流倜傥的胡兰成在外又有了新欢。好在张爱玲在得知胡兰成背叛她之后,及时地从这段不平等的感情里中抽离了出来。
我们在爱别人的同时,更应该要学会好好地爱自己。在爱情里,不盲目,不迷失,方能圆满。
势均力敌的爱情,才能够铸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13959/ed29fae1db110429.jpg)
02.爱你伟岸的身躯,更爱你足下的土地
舒婷崇尚独立平等的爱情观,而她与丈夫陈仲义的婚姻亦是如此。
她曾对他说:“我嫁你简直像私奔。”
没有浪漫的求婚,没有热闹的婚礼,仅凭着“四目相对,心有灵犀”般的默契感,两人结成了一世夫妻。
舒婷曾在婚前与陈仲义约法三章:一不做家务;二小两口单独过;三交友自由。陈仲义欣然默许。
可自从她成为了陈仲义的妻子之后,这些早就被她抛却脑后。同大多数的女子一样,她打理家务,尽心照顾公婆,丈夫还有儿子。
原本婚后想继续自由写诗的她,也因此缩短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好的婚姻,是要秉持同甘共苦的信念,是你要心甘情愿的去与对方分担和共享一切。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都要计较一下。
罗曼·罗兰说:在婚姻中,每个人都要付出,同时也要收回点什么,这是供求规律。
婚姻是一个共赢的过程,我们可以不计较付出的多少,但是一定要计较是否有所付出。我们付出爱,一定也要得到爱,这样的婚姻才能够走得久远。否则,一个人的独角戏,纵然再是繁华锦绣,内里依旧萧瑟苍凉。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13959/d29474b783a2c8a5.jpg)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说:“我们从没吵过架,因为我们互相很了解,再加上我们都热爱文学。我们把文学当作一种信念,因此他非常支持我写作。”
婚姻里,尊重对方的爱好与习惯,也是在为彼此的感情添砖加瓦。
陈仲义与舒婷有着共同的信念,那便是文学。陈仲义是省内颇有名气的诗评家,每次都要出席全国性的诗歌讨论会。据说自从和舒婷结婚之后,全让舒婷给硬挤掉了。
他们是爱侣,同时又是对手。他们彼此追赶,又彼此前进。
他们爱的不仅是对方“伟岸的身躯”,同样爱对方“足下的土地”——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信念的坚守。他们将爱融会贯通,生出精神世界里的共鸣,成为了灵魂伴侣。
要知道,有人爱你年轻的容颜,有人爱你辉煌的事业,有人爱你丰盈的物质,都比不上,有人爱你,有趣的灵魂,并与之深深融合。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13959/58ce08518804c027.jpg)
03.爱情与婚姻中,男女应有的姿态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你是橡树,我便要做木棉,你高大,我也不矮小,我们要平等地立于天地之间。这样的爱情观,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已经是骇人听闻了。
而在那些女权低下的年代里,这种爱情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旧时的婚姻,都由父母一手包办,彼此婚前甚至都不曾见上一面,更别说两情相悦了。婚后的女人,还必须遵守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指的便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如此听来,女人的一生都要依附于男人,在被男权压迫的背景下,哪里来的精神独立,又哪里来的平等婚姻呢?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普通女人,除了容忍,就是容忍。
大概也就只有文人才女,才会有超前的思想,才会标新立异。一如宋朝词人李清照,民国才女张爱玲,现代作家三毛,当代诗人舒婷。
她们的作品大都流传于世,各种有关爱情的诗词篇章,风格迥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而舒婷的这首《致橡树》,亦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以此广泛流传。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13959/9741a5e23e98ad19.jpg)
舒婷说《致橡树》并非是一首爱情诗,我觉得,它想要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和理想爱情与婚姻中,男女应有的姿态。
应有的姿态,便是说,我们若想和橡树站在一起,就必须先让自己成为木棉。如果自己本身就很矮小,还去要求橡树的挺拔,那就不行了。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法国电影《床的另一边》中,家庭主妇阿丽亚娜一边要拉扯两个孩子,一边要与朋友合伙经营珠宝生意,她埋怨丈夫雨果只专注自己的器械公司,而雨果则认为她不会理家。当两人互换身份后,阿丽亚娜成为了公司高管,而雨果开始围着孩子和珠宝团团转。一段时间之后,彼此终于体会到了对方位置的苦处,理解了对方。
当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时,是不能够理直气壮地指责对方的。木棉有木棉的特点,橡树有橡树的价值。婚姻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存在的位置。经常换位思考一下,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理解和感受。
愿你这株木棉,可以同自己身边的那棵橡树,一起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一起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作者:慕绯雪。今日头条原创作者,作品散见公众号《安般兰若》。
本平台作品皆为原创,并开启原创保护。未经本人授权,禁止私自转载。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