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乘车不再担忧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俊杰 2017416944
最近网上的女性乘车遇害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议论过后,我们不禁深思,为何总是女性乘车遇到危险,我们又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联想郑州空姐顺风车遇害,滴滴做出隐藏乘客个人信息及头像到而今不久前的乐清顺风车事件,滴滴宣布下线顺风车业务。为何出事的总是女性?为何总是在顺风车上?为何滴滴在整改不久后又出事?这些种种问题都是在一个个生命过后的反思,我们不能总在出事后才去想办法,应该有防患未然的意识。
回顾两起事件的共同点,都是单个女人。女人一般力气不如男人,在这方面处于弱势。所以当有危险来临时,一个人也难以应付。所以以后女人在乘车时,应该尽量有朋友陪伴,这样将更好的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其次,顺风车不如快车、专车的门槛高,故以后尽量乘快车或专车。或许有人会说顺风车便宜,然而为何不多花点钱去为自己的生命买更好的保障呢?因此,作为乘客我们应该做到尽量有伴同行,乘坐更安全的车辆。为此,才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当然,作为出事方的滴滴平台,该反思的应该更多。从郑州空姐顺风车遇害事件后,滴滴做出一系列改变可以看出其有所反思,然而在乐清顺风车事件后,其做出下线顺风车业务,未免有“懒政”的想法。固然,顺风车两次出事,然而须知顺风车业务刚推出时主打的是公益属性,因其可以承担部分交通压力还得到政府部门鼓励,而到后期因平台抽成,内部强调kpl,使顺风车变成了滴滴追求单量最大化的工具。所以不难看出这是滴滴平台内部存在安全隐患,高管部门监管不严所致。遇到问题应该想出解决办法和采取防患未然的措施,而非通过下线业务等无脑操作手段来摆脱一切,倘若在空姐遇害案后,滴滴意识到顺风车业务已经变味,那将避免悲剧再一次上演。
再者,为何顺风车总发生这类案件?固然有司机的不确定性,但作为平台应做好自己相应的措施。有部分司机指出,因为顺风车其门槛较低所以有些人因快车帐号被禁而改跑顺风车,在安全方面,滴滴更注重的似乎是道路安全,却忽视了内在隐患。滴滴其实可以在门槛考核上加强思想道德上的关注,这样也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顺风车事件在暴露其内部安全风控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反应了客服在办事方面的问题。乐清事件发生时,女孩发出求救信号后,警方四小时后才从滴滴方面得到司机及车辆信息,而她早已在求救一小时后遇害。滴滴客服在处理案件时僵化、搪塞等反应了其责任心不高处置事件效率不高,过分拘泥于流程。这些都该引起反思。
其实,倘若平台多注重门槛方面的隐患,及时解决产业的安全问题,多想些防患未然的措施,乘车将会更加安全。
悲剧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而我们身边却总存着安全隐患。只要我们大家加强安全意识,平台企业加大监管力度,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那乘车将不再担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