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为何?《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以苌弘、老聃等人为师,正是看中了他们的解惑之能。孔子之贤高于众人,他的老师便是他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的途径。柏拉图《理想国》设想令人惊叹,思维之缜密可见一斑。可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却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由此展开对老师的批判,终成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于亚里士多德而言,老师低于真理,是他追求真理的辅助道路。
现代社会,人们似乎对老师有着某种误解,老师似乎成了整日摇头晃脑只知掉书袋的老朽教书匠抑或是拿着丰厚工资整日玩乐的“落后分子”,学生们似乎是对老师唯命是从,当然,仅限学习。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猫与老鼠或者白天黑夜的对立面,课堂沉闷没有生气,一切都如贝克特《等待戈多》般讽刺可笑。可这,不该是课堂该有的样子。
前几日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感触良多。一个充满孤儿、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问题少年的班级,却因那位秃头矮胖的老师迎来春天。这,才是作为老师应有的样子。马修老师不像这个学校的其他人,他和蔼、宽容,他懂得学生想要什么。所以他可以为学生减少处罚,在学生答不上问题时手舞足蹈给予提示,因此他将阳光与温暖带到了这所破落的学校,甚至连校长都有了些许改变。但马修老师最后还是离开了,但有关他的阳光温暖的词汇已经留在了每个孩子心中,他一同带走的,还有那个视他为亲人的“小个子”。
许多人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理想职业,我也不例外。也有人厌恶着这个职业,认为它平庸、无味。可是,再平庸的职业不是也会出现闪光的金子,再高端的职业也会沦为沙土而被湮灭的人吗?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成为马修一样的老师,多年后学生再想起我是脸上浮现的依旧是温暖的笑容。我相信那些可以成为名师的人内心都是热爱这份职业的,如果不是因为热爱,绝不会讲出一堂风趣幽默的课,不会尽心爱每个学生。
人们总喜欢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于是,若有老师说自己不愿做蜡烛,便成为众人批判的对象。其实,我是同情并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后者的。是的,我不愿做蜡烛,我希望可以在自己最好的年纪去到自己最想要去的地方,见到自己曾经以为不会见到的人,执拗地完成未完成的梦想,并用这种乐观的心态感染学生。
学生像早上的花,我希望他们能在美好的年纪学到该学的事情,我不期盼所有学生都成为了不起的人物,我只愿他们无愧于自己的青春。
我只愿,朝花不夕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