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英杰老师的邀请,写一篇文章来庆祝一下自己29岁的生日,也是向我一直特别爱慕的英杰老师做一个小小的勾搭,因为英杰老师做的事情正是以后我在生涯方面所要努力的方向,现在还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开始尝试阶段,希望跟着英杰老师一起结伴同行,在视觉、引导、体验式课程设计等诸多的领域有更深的交流与学习。
一、用三幅画让你认识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3219/da3e01c9451f15f7.jpg)
杰伴同行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长春的石雨鑫,看到这幅画你有没有一点点猜出来我的主业是做什么的呢?会有好多小伙伴会认为我是生涯规划师、是做手绘的、是引导师、是做社群运营的、是新精英的,哈哈!都不是,我是一个最不靠谱、最不安分、最不务正业的会计。同时我也是各种斜杠青年,我是生涯践行者、视觉引导狂爱者、引导技术忠粉、设计思维受益人。我现在自己出了一本生涯画册《梦小步》,结合非常多的体验式设计技术,开发出来五门生涯类自我探索的课程,在我热爱的生涯+视觉+引导领域里面努力地玩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3219/c206c120556fa0e7.jpg)
我的故事很长,但是一个模型——英雄之旅就非常好的诠释了。之前我的生活特别纠结和拧巴,直到我遇到了生涯,让我重新被激活,经历过非常多的困难和阻碍,现在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与坚定的梦想,我的故事特别长,被我写成了一个系列,有兴趣了解这个图背后的故事可以看我系列文章毕业不到三年,我投资自己18万值吗?
我的愿景:通过人最本能的视觉方式,采用引导技术唤醒已经沉睡的本我,利用生涯规划指引大家找到自己方向,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化学反应,采用共创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潜能,放飞自己的梦想,释放自己的能量,我希望可以成为帮助10万大学生及初入职场的人实现自我探索的生涯视觉引导师。
我的核心理念:一切的教学目标围绕改变,用共创扰动改变,用行动带动改变,用体验推进改变
二、与英杰老师相识
与英杰老师特别有缘分,一起在好多群里,在阿翔老师的群、在老刘的群里、在梅子的群里、在视觉的群里。发现只有跟视觉、引导、故事、右脑思维、设计思维相关,我们总能相遇,所以彼此早早就认识,在我感觉里,英杰老师是那种非常文雅、非常安静、非常专业不苟言笑的人,但有一次机会让我与英杰老师在故事力的课上相遇,彻底地颠覆了我对她的认知,一身齐地的红色长裙非常优雅,而在谈话间发现英杰老师爽朗的笑声与东北人的豪气让我对她的认识不在是静若处子的女神,而是侠胆义胆的女侠,面对着各种非常有难度即兴表演的时候,她好会玩特别放的开,让我感觉特别舒服,果然是一类人,不然不能那么同步进入各种好玩的圈子,再次就转变了我对英杰老师的认知,原来也是非常专业的、逗比的、豪情万丈的女侠。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3219/082217e9f7b672af.jpg)
让我特别特别喜欢英杰老师的就是她的课程设计,她是非常提前把我对课程的不成熟想法与兴趣爱好结合的非常 好的老师,每次看到她朋友圈就特别兴奋,因为她是我的导师,是我的榜样,也是我希望我的生涯课就是那个样子的,每每看到有这样的先行者在身边,我知道我的想法是可以实现的。
三、体验式培训我有话要说
仅仅接触半年的引导技术、设计思维、视觉思维,把这样的方式放入到我自己的课程开发中,半年的时间我设计出来四堂完全用生涯+视觉+引导的课程,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点点心得,希望对体验式培训感兴趣的伙伴有所帮助。
1. 体验式设计的道法术器
只有自己亲自设计了课程才明白为什么老师当年一直在强调道法术器本身就是课程设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状态,先想这个课程我要讲那些内容,要用什么模型,要用怎样的开头和结尾,要怎么穿插知识点,要怎么把课程显得很难很高大上,要怎么显示讲师非常有水平,所以它的培训式的设计基本上是从术和器的角度去设计课程!很多时候是讲师很嗨,下面的人没什么反应!
但体验式课程设计是反过来的,它不会在意知识,它会比较在意希望学生学会什么,有种什么的启发和理解,学员想要在其中获得的价值是什么?站在学员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可以为学员提供什么价值的层面上!而去设计课程不断地反推课程价值,意义,最后这个课程想给到大家的关键是什么,核心理念是什么,课程本质要解决问题是什么,从道的层面去剖析一个课程的源头价值!
法的层面是整体呈现框架,流程,福流,故事线是什么?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怎么从一个全局的角度看这堂课,那块是需要快速推进,那块是难点,那块需要加入游戏,那块需要赋能,那块很可能很无趣,在这个层面是需要找到的!
然后才是术的层面,都需要哪些所谓的知识点做支撑,需要哪些元素,一定是知识吗?有没有可能去知识化,有没有可能把它变成一种练习的方式,让更多人习得,有没有可能结果来自于共创而非知识的传递!
在知识不断贬值,快速被迭代,快速被查找的今天,知识本身的习得方式非常多,唯独不需要在体验式课程出现,所以体验式课堂,第一件事情干掉知识,形式比内容更重要!
最后才是器,根据大的骨架去设计工具,而不是套用工具,我比较庆幸我并没有从引导学起,而是从引导式培训学起,所以我就不会被框着去纠结用什么工具,是用世界咖啡还是漫步画廊,是用亲和图还是走动涟漪。(原谅我不是一个好学生,纯理论没有体验的东西,我很难理解具体怎么操作)
所以我不会困于工具,我的习惯是自己创造工具与模型来辅助我,我想要达到什么效果,我自己去设计,把大脑里的东西直接搬到眼前,我称之视觉化!让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看上去体验上去非常流畅与容易!只要参与者感觉很难和很难学会,就会放弃学习,比较很少有人愿意走出舒适区,直面惨淡的人生!所以需要用工具把课程设计的很简单,只要参与者动起来了,他就会有收获!
对于体验式课程设计,它与传统教授式的课程设计理念就是反过来的,它需要比传统设计多出2倍甚至3倍的时间去做过程设计,因为其落脚点永远不是知识,而是行动改变!看上去好玩有趣有料的课程设计,背后是有大量的设计在里面。
2. 体验式培训的九大元素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3219/420bdc71d93eef56.jpg)
这是我在威海分享体验式培训的时候,根据我之前的经验总结出的体验式培训的9大元素,很多部分非常不成熟,因为仅仅是我自己看到的和用过的,但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因为这些元素之间彼此是有交叉的,并且用法也是根据想达成的教学效果巧妙的组合,所以在此没有定论,只是我的一些愚见。
我自己的理念是课程是以学员为中心,以改变作为最后衡量此次课是否成果的唯一标准。所以为了辅助这点的达成,就需要用非常多的所谓的“形式”,去辅助内容,让学员学会并且被启发、被触动,对于引导式的培训最大的挑战,就是什么元素能唤起成人们对知识的兴趣,是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让课程变得即好玩又有趣才是成人教育是否有效最大的前提。
简单说一下这9个要素内容和使用场景,也希望给大家给我一些回馈,让我可以把这个逐渐完善:
以人为本是核心,再次就不赘述,因为太重要,之后的八个元素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的。
画面感:语言、故事、图像、身体、动作、符号、模型、道具、多媒体、情景剧
视觉化:视觉化元素、视觉游戏、利用空间站位、工具、卡片、彩纸、海报、模型、空间布置、隐喻、符号、图画、物品、便利贴、PPT、手绘
仪式感:引起注意、警醒、停顿、提示、预示、承诺、形式感、隆重、气氛、信封、卡片、工具、动作、合照、宣言、图片
场域:空间布置、多媒体、环境、氛围、道具、交流对话、温馨、放松、愉快、条幅、手绘、
故事:故事线PK逻辑、故事力、情节、讲、流程、线索、引人入胜、跟随、感性、跌宕起伏
道具:工具、道具、模型、生活化、具象、多媒体、手工、剪纸、拼图、动手
情绪:情绪、感觉、制造情绪、氛围、激动、快乐、兴奋、思考、平静、沉下来
身体:游戏、赋能、讨论、肢体、动手、眼神、面部、走动、动手、轮组、撕纸、手势
以上就是我对体验式培训的理解,欢迎更多爱好体验式培训的伙伴,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一起切磋,可以在这个领域里面一起努力地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