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赵匡胤(927——976), 小名香孩儿,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州(今河北)人,宋朝开国皇帝,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谁能想到,一场不费一枪一弹的“陈桥兵变”,竟然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奇迹;一个后周禁军殿前的都点检,悄然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7岁皇帝的政权,开创了大宋王朝。他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出身于军人世家,其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著名军事家。21岁时,他离家外出,四处漂泊流浪;23岁投奔后周太祖郭威帐下,世宗柴荣即位后,他随世宗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30岁时,拜定国军节度使;31岁迁义成军节度使,33岁任殿前都点检兼任归德军节度使。
公元960年正月,正当后周君臣欢庆新春佳节之际,突然接到北方边境紧急战报,说北汉和契丹贵族联合大举入侵,后周执政大臣不辨真假,便仓促决定派赵匡胤领兵抵御。于是,34岁的赵匡胤率大军北上,赶到陈桥后,被赵匡义、赵普等将领,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他身上。就这样,赵匡胤从流浪汉到普通士兵,又从士兵到将军,最终成了宋朝开国皇帝。
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公元961年7月,赵匡胤宴请战功卓著的众将领。酒兴正浓时,赵匡胤说:“当天子后,我没有一夜睡得安稳。”众将领忙问缘故。赵匡胤说:“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啊?”听出话中有话,众将领忙表白:“如今天下已定,谁敢有异心?”赵匡胤苦笑说:“你们虽然不会有异心,但有朝一日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即使你们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这时,众将领大惊失色,慌忙下跪拜叩。第二天,众将领便称病辞职。一杯酒,一席话,谈笑之间定江山,兵不血刃地解除了禁军宿将和藩镇大权。
赵匡胤,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是大宋王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他一生最大贡献,就在于基本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混战局面,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他平定“二李”之乱,先后灭掉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等割据政权,迫使平海军节度使和吴越王相继归附;通过实施“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三大纲领,采取“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设置通判”等策略,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状况。
他在位16年,以“文以靖国”为理念,果断实行“右文抑武”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重大举措,使宋代文化空前繁盛,以至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他采取以法治国、澄清吏治、减轻徭役、赋税专收、兴修水利、劝奖农桑、发展生产、移风易俗等一系列政策,迅速医治了两百年的战争创伤,把宋朝推向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烛影摇,斧声乱,壮志未竟人已远。"赵匡胤,一位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一位气吞寰宇、矢志一统天下而又处处以民生为本、虚怀若谷的帝王,尽管由于重文轻武,实行“守内虚外”的方针,致使宋朝长期积弱不振,但无损于他“文煌武烈”的英名……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