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今天中午你的饭钱我当时已经一起付过了,你是不是不知道,又付了一次?那你可得和老板要。”
快接近午夜12点的时候,我收到了同事的微信。
初时,我有点发懵,但5秒钟之后,我的脑袋就立马清醒了。
我斟酌了一下,回复了微信。
“啊,没有没有,我中午听到你说你一起付了。我这个记性,下午困的整个都忘记了。”
紧接着,我赶紧把红包发了过去。
“没事哒,咱别给商家付两次就行。”
同事也很客气回复我,然后我们又瞌睡连连地“寒暄”了几句,最后终于此次“催债”行为圆满结束。
对话彻底结束的10秒之后,微信显示,16元红包——已收钱。
如果换做是以前,我这个拎不清的人,又怀揣着一颗易受伤的“玻璃心”,必定是要辗转反侧大半夜,一遍遍想“就16元钱啊,至于嘛?天天都和我推心置腹的?我上次还给送了好吃的呢!”
但是,经过了3份工作,见识了无数的职场“友情”之后,我终于能够很平静地很自然地接受,然后安然入睡。
刚出校门,初入职场的时候,我是绝对的“单纯天真,不谙世事”。
当然,后来,从一位说话毫不遮掩的男同事那里,我听到了别人的评价,说我有点“蠢”。
当时似乎觉得这个“蠢”还不足以打击到我,男同事紧接着用更生动具体的语言和我分析,就是“一点心眼都没有,谁和你说一句话,就觉得人家和你是朋友了,什么都往外倒”。
至今已经快2年了,我还记得那天,我的心里像被人拿刀狠狠扎了一下。
那时候,我还不懂什么叫职场上的“逢场作戏”,我倾心对待每一个初相识的同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凡事,绝对是亏待自己,也不怠慢了别人。
我以为那些“谢谢”,“你真好”和“有你这样的同事真幸福”便是友谊的象征。
男同事的话,揭开了事实的真相,也打破了我所有的美好幻象。
看到过这样几句话,极为生动地描述出了“女人的友情”:
女人的友情实际上分了很多层次,比如:逛街之交,不洗头之交,旅行之交,借钱之交,养孩子之交,能担得起“闺蜜”这个称呼,至少得是旅行之交。
你向“逛街之交”借钱,就别怪人家对你退避三舍,毕竟你自己对彼此的情分估计过高,你逾矩越位了。
友情和爱情一样,提前掂量清楚彼此在对方心目中的位置,相互设立信誉等级,不提超越情分浓度的要求,这是自觉,更是自保。
所以,这一次,即使办公室里对方对我的亲昵已经像是多年的闺蜜,我也可以很自如地接受她如此委婉的“还我16元钱”的表达方式了。
毕竟,只是口舌密友,彼此连街也未曾一起逛过的人,哪怕是16元的利益牵扯,也是不应该有的。
职场友情,心里还是得拎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