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储蓄

作者: 胡光星 | 来源:发表于2021-11-04 09:35 被阅读0次

1

最近这十五年左右时间,山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土坯房变成了钢筋水泥建筑,小镇上外来人口多了,新建的房子多了,街道宽了。

贫困户,低保护也住上了宽敞的安置房,经济适用房。享受着低保的待遇,和政策的扶持。

乡下人到城里去,纵使是打工,底气也足了。看到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房屋。心里也会悄悄的嘀咕一句,我们家乡人住的房子,也像这大城市的一样漂亮。

随着改革、创新、发展的稳步推进。山里人不仅可以出外打工,也可以在山里发展现代农业。山上的,田里的东西,什么都可以卖钱,老百姓也分享到了,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

高薪收入的老百姓,拿着钱到县城买了房。中等收入的老百姓,拿着钱到附近的乡镇建了房。低收入的老百姓,也在自己的村子里,把土坯房改造一新。

大家都有赚钱的地方,应该大家的钱包都是鼓鼓的。 但是发现大家总喜欢说。钱不经用。

其实不是钱不经用,而是现在商品诱惑太多,见到什么都觉得好,心里都想买。就拿手机来说吧,不断的更新换代。每年都会推出新的产品,让人眼馋。

还有电视机,从4K到现在的16k。技术一年比一年先进,智能化,数字化一年比一年完善,乡下人的口头禅是产品一年比一年好用了。

还有摩托车,电动车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今年买的,明年又出了新款。油耗更低,响声更小,环保更好。心里又痒痒,想换个新的爽一爽。

大叔大伯,面对各种各样的产品诱惑,以及花样繁多的食品,尚且把持不住。佰元大钞十张二十张,赶一趟集,转几圈就花完了。而且有时还觉得意犹未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年轻就更不在话下了:他们有自己一套观念思想,说什么现在把钱存银行,利息太低,钱会缩水,不划算。存钱是傻逼,消费才聪明。

他们整天买买买,按揭买房,按揭买车,甚至恨不得买只手机也分期付款。

手机上用花呗,借呗,或者信用卡透支是常事。他们总喜欢做到超前消费,这样好像就没有上当似的。就很时尚前卫似的。

只有极少数的老年人,还会把票子看得比命重要,不舍得花钱看病,能挺就挺,倒下了也不愿意拿钱出来治疗。吃穿用度更是和自己的嘴打商量。

他们六七十岁的时候,看见猪肉,鱼鸭等食品,心里也馋,也想吃,只是不舍得买来吃。

到了七八十岁,是真的不想吃,也不会吃了。而这样的老人,死后往往留下了让年轻人叹为观止存款。

2

大沽乡木梓山村,刘老汉,膝下无儿无女,无老婆。平日里靠自己种地,和别人做零工为生。

去年四月份,检查出得了肝癌,到今年八月死了。

死后留下了二十多万存款,拾多块银元给后人。刚好他有一个侄子得了心脏病,无钱手术,用他存下的钱,救了侄子一命。也是一场好事。在乡邻中传为佳话!

王家田胡来才的妻子,黄满女。一天到晚去山上挖药草。采摘野生植物果子去集市上卖。

丈夫胡来才不喜欢干活,只爱赌钱。夫妻平时各过各的,经济也互不依靠。

胡来才经常是捉襟见肘,黄满女,只是埋头干自个的,也不去管老公。黄满女不仅自己生活不愁,还经常拿钱给儿子,说给孙子上学买零嘴吃。

一天去山上摘金银花时,不料被藤蔓绊倒跌落山崖摔死了。

死了三天,尸体才被家人找到。黄大娘摔死那年七十多岁。身后留下十五万元现金。

乡亲们唏嘘叹息的同时, 黄大娘财富积累的美德由衷的敬重!

3

想要存钱,不勤不俭哪里有?就像刘老汉,黄大娘的钱都是一分一厘,聚沙成塔积累而来的。如果随心去花,哪有那么多钱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年轻人,不会像黄大娘一样去挖药草,摘金银花卖。每天只能赚个十元,八元的,瞧不上。

更不愿意从牙缝中,省那十元,八元,用来储蓄。

虽然现在赚钱的路子宽了,渠道多了。总体上看,赚钱养家糊口倒是容易。可除了养家糊口,一旦挤出钱来储蓄,不养成节俭的理念是不行的。

所谓开源节流,理性消费是关键,该买的买,不该买的,用不上的物品尽量别买,或者少买,不跟风,不攀比。把钱攒下来,而不是想着如何变着法子的消费。

有钱为富,无钱为穷!根在一个存字上。

一个家没有一点隔夜财,家是不稳定的,所以储蓄比透支消费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储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lh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