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人间什么东西最值得拥有,那无疑是书中的智慧,人间的真情,美妙的音乐以及一些与你产生某种联系的物品了。不幸的是,人间多变,真情难在;岁月流逝,好物易散。唯有智慧与音乐能永远地陪伴我们的一生。
看书是自己的事,音乐则不只是自己的事。
2018年10月28日,我应学长的邀请,有幸去街道口附近的阳光码头走了一遭,近距离地感受了一下江湖音乐的魅力。
本来准备在寝室看书写作业睡觉的我,准备拉上喜欢音乐的朋友一起的,只是,很不凑巧。我只身前往,摸到了阳光码头的地方,隔着很远,便能听见一阵轻快流利的笛声传来,伴着吉他,鼓声,一点一拍,振振有声。如一缕远方的薄烟,轻飘飘地,流进了我的耳朵里,触摸着神经,如酥,如醉。
我拾阶上去,看到了各种文艺小饰品的摊子,望见了清新典雅的各类小店,路上走着各色的游人……最让我驻目的还是刚才瞥见的音乐小天地了。他们四五个人坐在一角,正中间穿红色卫衣,头戴亚麻色帽子的青年才俊在吹着小笛,闭着眼睛,自由吹奏;旁边一位高瘦的大叔用双手打着非洲鼓,一板一眼,动人心弦;左边一位小哥弹着吉他,右边大兄弟坐着高脚凳也拨拉着吉他。笛子,吉他,鼓合在一起,有一种别样的和谐感,悦耳,动听。我听着听着笛声,如进了幻境一般,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快感,不知不觉地随着节奏踮着脚打着节拍。渐渐地,我身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不少拍照的,摄像的,录音的,或许,拍照的我,也成了别人相片中的风景吧。后来,另一位程畅学长也加入进来,吹起尺八悠,与吹笛者一起,相对而视,屏气吹奏。
不知不觉,日光下移,我身边围观的人散了又聚,聚了又散,到最后,竟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我走上前去,才发现那位戴小帽,穿红色上衣的人是邀请我的王学文学长。
走一座城市,寻一处音乐聚集地,与热爱音乐的人一起,吹笛,弹琴,拨吉他,打鼓,或合作一曲,或即兴演奏,或对着观众,或相对而弄。在江湖之地,玩着音乐,忘却所有,忘乎所以,潇洒,惬意,我喜欢。
音乐本来是专门来搞的,但我更欣赏玩。玩是一种自由随意的态度,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潇洒。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是。
晚上,和舞台人员没有谈妥,我们几个人就寻一处茶馆——华师蔷薇园,吹箫品茗,很是快意。(自然是他们几位大佬吹,我听,王学长泡茶,我喝茶)
有时候,看到他们几乎不看简谱,随着曲子便能跟着吹奏,行之所至,乐亦所至。摇头晃脑,蹈之舞之,或许这便是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吧,一种忘乎所以的癫狂,很是向往。
此生应至少玩透一门乐器,比如笛箫。
夜晚我们谈到音乐是无止境的,值得花一生去玩味。他们已经是我见过的笛箫大神了,还如此虚怀若谷,那我辈还不努力加餐饭?
若你真正喜欢某件东西的时候,爱之弥深,便觉爱之愈浅。物如此,人亦然。
记得王学长学长有句话说的好。“玩音乐,玩的是态度,而不是为了炫卖。有些人稍微学到一点就去卖弄,那他卖弄的时候就是他技术止步的时候。(有改编)个人深深认同,绝对的真理,我们对喜欢的东西要虔诚,来不得半点虚假。
记得木心曾针对读书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再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在这方面,玩音乐和读书是一样的,卖弄是因为知之甚少,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愚蠢。
既然选择了玩笛箫,便应该好好地吹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