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节,西西弗书店。约好先看书,再去给他买礼物。
我在室内看书,儿子看书累了,在外边露台上玩。
不一会气呼呼进来:“外面有两个大哥哥在搭乐高,我过去看,他们不准,还骂我——滚!”
说完神色沮丧,一脸灰暗。
七岁儿子是个性格开朗的孩子,乐于和陌生人搭讪。一直以为这是他优点,但童言无忌,常常也会冒犯别人而不自知。
比如打扰别人休息,插嘴别人聊天等。外向孩子活泼好动,参与感强,但也因此懵懂惹事。
问:“你有没有随便拿别人乐高玩?毕竟是人家东西,没经过允许不能动。”
“我没有!我就是走过去站着看,他们都不准,还骂我滚!”儿子更委屈了。
凭着对儿子的了解,我信他的话。当然,别人也有拒绝围观的权利,但怎么说,骂人终究是不对的。
“呃,你怎么办?”
“我当然……只好……什么也没说。”儿子声音低得像蚂蚁,“当然”“只好”,这些词全没了他往常的开朗自信,显出一副冏样。
2
呃,当儿子被人骂“滚”,当妈的怎么办?
不外三个维度处理:
1、直面冲突:找对方或家长说理,赔礼道歉。
气呼呼拉儿子出去,找那两个大哥哥批评教育。或找到对方父母,陈诉事实,要他们好好教育自己孩子,给儿子赔礼道歉。
2、回避冲突:私下批评大哥哥,替儿子消气。
只宽慰儿子,“骂人是不对的!他们都是坏哥哥,好孩子才不会学他们呢!”
甚至递进一步,“社会上有好人也有坏人,当遇到一些不讲理的人,完全不用跟他们一般见识。儿子你没搭理他们,你做得对!”
3、悬置冲突:买同样玩具,让儿子开心。
“不过是乐高玩具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值得生气。走,我去商场买个一模一样的给你。”
“你一个人玩,比他们更爽!”
3
这三个维度,选哪个才好?
第一维度:“热处理”——“直面冲突”
针尖对麦芒,找对方讲理。
我想达成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儿子分辨是非曲直,大胆争取自己合理权利。这点很赞是不?还借反面例子教育他骂人是粗鲁言行,男孩做错事要赔礼道歉,自己承担后果。
然而对方家长未必在书店,即便在,你陈诉了事由,他还要询问自家孩子。而小孩闯祸后第一反应是为自己辩护,尽量推卸责任找别人原因。同一件事会因此变成各种版本,区别真相成了一件麻烦事,难不成要书店调出监控?即便调出,遇对方家长素质好的,会赔礼道歉;遇到不明事理的,还要找由头指责你。
从这个维度处理,虽然为儿子打抱不平的火气有了发泄,但教育目标的实现几率不高。遇到不明理家长更粗暴的言行,儿子是非观、社会观会更“迷糊”。就算最后成功道歉了,我好端端一下午休闲时光也泡了汤。
第一维度的可执行星数:两颗星。
教育目标实现星数:一颗星。
第二维度“冷处理”——“回避冲突”
不去找坏哥哥理论,但背后批评他们不对,好孩子不学骂人,再大力表扬儿子没搭理他们的正确行为。
我想达成的教育目标是:以同理心理解儿子,在批评别人、表扬儿子中让他得以化解情绪,不再生气。同时明白粗鲁言行,好孩子不会做。也由此认识社会并非单一白纸,遇到坏人、恶人很正常,不能以粗鲁回报粗鲁,要学会自己调整心态。
这个教育目的,我很自以为“是”。
毕竟社会垃圾人越来越多,学会调节情绪、安全对待是一种自我保护。
然而,妥当么?
这样单一定义他们是“坏哥哥”?对低龄孩子来说,更多应引入的是友爱、宽容的情感奠基,而不是非黑即白的武断判定。何况他们只是骂粗话,远算不上“垃圾人”。我借由他们的“不对”来反衬、宣扬儿子的“正确”,这对比何尝不是一种“护短”?不是一种变相“功利”教育?
再说,我肯定儿子的做法就是肯定他的回避方式,“只好、什么、都没说。”儿子显然对自己这种处理都觉得落败、不认可。这无力感、挫伤感也许因表扬会消减,但根子没剪除,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也一样会遭遇无力。
所以回避冲突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儿子的低落情绪,反而传递给他是息事宁人、缩头乌龟般的处事态度。可能他一下午的情绪都会闷闷不乐,我们都无心看书了。
第二维度的可执行星数:三颗星。
教育目标实现星数:两颗星。
第三维度“常温处理”——“悬置冲突”
悬空问题,只字不提大哥哥骂人不对,带儿子去商场买乐高。不正面和大哥哥冲突,而用买乐高的方式让儿子转移注意力和坏情绪。
我想达成的教育目标是:解决问题不一定只有冷、热两种方式,在正、反两者间还有另外思维,你也可以不涉及他人自己化解问题。
这样既解决了问题也消除了他负面情绪,一下午他开心玩耍,我也能悠闲喝茶了。
似乎这是最好的处理维度。
真的么?
儿子心里关于道德的“结”并没真正解开,明知大哥哥骂人不对,自己受委屈但不知如何应对,下次面对类似情况他也模仿大哥哥骂人?还是仍旧忍气吞声走人?这次没有明晰思维,下次他仍然会混沌。
从另一面讲,可以说他学到的是用钱解决问题,买玩具来替换开心。这种解决未尝不可,甚至有另辟蹊径的巧妙,只是毕竟把问题悬空架置,不是长久之道。何况要逛商场买乐高,其间花费的时间、金钱成本也是一笔账。
第三维度的可执行星数:三颗星。
教育目标实现星数:两颗星。
4
那究竟如何是好?当儿子被人骂“滚”,当妈的怎么办?
拉过儿子抱在怀里,做个深呼吸,我说:“儿子,你只需要说一句话——来书店的都是文明人!”
“他们就知道你的态度了。”
儿子似懂非懂。
没关系,我并不是叫他去补说,而是预演下一次遇到。
“你只说这一句,多一个字也不。”
一定要表明态度,表达不满。但要用高级一点的方式。
“然后呢?”儿子问。
然后?——我确实没想那么多。
扭头瞥见桌上一盒跳跳珠。呃,上午好朋友送他的礼物,有了!
“你喜欢玩这个不?”
他点头。
“上午,我看好几个同学也抢着玩它?”
“当然,他们都喜欢。”
“呃,那两个哥哥喜欢吗——?”
儿子眼睛一亮,猛地站起,“妈妈我知道了!”他抱起跳跳珠风一样跑出去。
——真是聪明的好孩子呃!
他怎么去邀请大哥哥玩玩具?
才挨了骂,怎么走过去打圆场开口?需要多大勇气?
如果他们置之不理,又该如何?
更如果大哥哥嫌他烦又爆粗口,甚至推攘他,又该如何?
周围喝茶的大人会不会帮忙?
……
看着书,心里咚咚打鼓,但我没动。
男孩子,让他去“混社会”吧。
十来分钟,室外没动静,竖起耳朵也没听到喧哗争执声。终于我起身出去。
只见儿子,和高他两个头的大哥哥正忙得不亦乐乎。
桌上一堆拆开包装的乐高零件,大哥哥一会儿和他摆弄乐高,嘀咕几句,一会儿又丢下,摆弄他的跳跳珠,和他又嘀咕两句。
好开心!走过去柔声说:“谢谢哥哥让弟弟玩乐高。你几岁了?读几年级啊?”
他低头自顾自玩,当我空气。
难怪是“坏”哥哥。但此刻,我一点也不生气。
儿子是怎么搭讪?化干戈为玉帛的?
我好想知道,但我知道问不出来,因为他也多半忘了。
别打扰他现在的专注吧。
于是我回去续茶、看书,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太阳出来,外面热,他俩也进来,转移桌上继续玩。
乐高组装需要协作,儿子嗓门大,一着急就吆喝,大哥哥不时提醒“小声点!这是书店!”平时我也常提醒他,没啥效果,现在他频频点头,温顺像一头羊。
呃,低龄男孩对高年级哥哥天生的崇拜呀。
就这样,他们玩乐高,我看书,两张桌子相安无事,一个多么惬意的下午。
5
直到大哥哥父母叫他去吃饭,乐高时间才结束。
儿子意犹未尽催我也快去吃饭,“吃完快回来,哥哥说他还要和我一起玩。”
我窃喜。
之前他一直念叨儿童节买礼物,这下好了,忘光光。
因为他已尽兴玩了一下午,还有“陪玩者”——两个哥哥!哪儿去找?还免费。
瞧我省了好大一笔“开支”!
不仅是买儿童节礼物,还有逛街选购时间,再加讲道理,安慰他情绪的种种言说,或者找对方要说法的曲折……种种麻烦都省了,他玩个尽兴,我看书尽兴,彼此都以喜欢的方式度过了一个安静的下午。
大哥哥?也尽兴,没想到玩了两种玩具。
小屁孩间的矛盾,究竟有多大个事呢?
——顶破天,屁大点事。
眼皮眨巴几下,就忘了。
有时候我们成人以为重要的种种公理、道德、正义,在他们那里并没那么重要。
玩着玩着就明白了。
玩着玩着就消气了。
玩着玩着就“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倒是我悟到了一点,融入圈子的最好方法是:交换。
用你的“优势”去换别人“优势”。
不是可怜巴巴的“乞求”,也不必隔岸遥望地“羡慕”,平等交换,互相帮助,这样才玩得自然,坦然,彼此欣欣然!
这就是一种双赢的处理思维。
第四维度“破冰处理”——“彼此双赢”。
可执行星数:四颗星。
教育目标实现星数:四颗星。
6
我以为故事到此为止。
然而没有。
因为我不肯吃快餐,儿子又坚持吃汉堡,考虑是儿童节,他爹带他去吃。
半小时吃完,又回到书店。
手拿两个气球,好开心:“妈妈,看!吃快餐送的气球,我要送给两个大哥哥,正好一人一个!”
往常他喜欢把气球带回家。我问:“那你不是没有了?”
儿子快活笑:“没关系呀,大哥哥一人一个嘛。”
我抱他使劲亲了一口!
可惜大哥哥并没回来。
也许他们到很远地方去吃饭,也许他们排了很长的队,也许他们这顿大餐要吃很久,吃完太晚要回家弹琴洗澡睡觉……。
儿子虽然失望,听了我的解释也释然了。
那两个气球他带回了家。
真是一个美妙的儿童节。
儿子今天被人骂“滚”,然而出乎意料,他却收获了友谊,结交了朋友。
写过的教育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