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到三毛第一反应便是三毛流浪记;再大些,才知道了台湾旅行女作家三毛;直至今日,才幸得一阅她的文采。
这本书记录的是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定居结婚后,几年里的经历见闻。
先说我对这本书总体感受,她的文章确实是用朴实言语记录真实发生。不过说实话她的文笔还不能让我流连忘返。她的文笔是朴实的,而我更喜欢的是细腻的。也许是思想的差异,性格的不同。每一次的阅读,都是读者和作者一次的推心置腹。志同道合的,便酣畅淋漓。不能get到的,便是如同嚼蜡。如我看《月亮和六便士》,前面确实太多无聊啰嗦,索性弃了罢了。也许是我经历不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毛是做到的,我嘛,嘿嘿。
书中故事的排序是先喜后忧,前半部分能看出三毛的豪放不羁,随和,乐观善良。后边部分又从另外一个角度,把之前叙述过的事在讲一遍。是到沙漠物质上的困难和对人性的探讨。
让我感到温馨的是,荷西和三毛的点点滴滴,三毛真的是嫁给我爱情,虽然书中并没有写什么上天摘星,下海捞月的。但他们的情真意切,每一个文字都散发着。真的羡煞旁人。
让我感到生活中真实的是,“我”慷慨借东西给邻居,做土医生,教当地人读书。但是邻居却是吝啬得可以。而最后,“我们在这一带每天借送无数东西给撒哈拉威邻居但是回报我的却是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
让我感到气愤的是,他们去沙漠找化石,荷西不小心陷入湿地,“我”六神无主时,看见3个人来着车了,我当时也是长长舒了口气,终于有救了。书中到,“我”走上前去,那三人见“我”是女人,一人上前便抱住我的胸,朝我的胸袭来。真的是气得我直敲桌子,可这就是生活啊,真实得可怕。
让我感到感慨的是,哑奴。在70年代,原来还有奴隶。原来还有连镜子都没见过的人。对于哑奴,“我”无能为力的绝望,看到他被贩卖掉的痛心。
真真切切让我感到真正感到痛心的是,确实是书外三毛的真实经历。因为书中的故事是可以经过艺术加工的。生平传记写不得假。书中她和荷西的感情,那是真的爱情。无可挑剔,我极其的羡慕。三毛是原名陈懋平,感觉懋太难写了,就改成陈平了;是在地理杂志看到沙漠,心里莫名心喜,就能在沙漠定居结婚的人。如此豁达干脆简单可爱的人,1973年和荷西结婚,1979年荷西潜水不幸身亡!!!1991年在医院去世,年仅48岁。太可惜了,和荷西那么恩爱有趣的生活只过了6年啊,太痛心了。可这就是生活,真是去他妈的生活。当她用手去挖荷西的坟墓的时候,我又揪心了一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