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如果舞台上挂着一条皮鞭,从头至尾都没用上,那就是败笔。”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强调,写作文讲究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曾经这样打比方。
第四十九回结尾写到,“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贾府的姑娘小姐们在一起吃鹿肉烧烤,结果乐极生悲,“平儿带(戴)镯子时却少了一个,左右前后乱找一番,踪迹全无。”
贾府发生了失窃案,这可不是小事。可是,凤姐儿笑道:“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接着又问,“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
当时读到这里,我就产生了疑问。凤姐儿怎么就这样淡定,难道她真的知道手镯的去向?如果不知道,那她又是哪来的把握?难道因为手镯不是她自己的,丢了也不伤心?或者是因为有众亲戚刚来到贾府,避免生嫌?
带着这些疑问,我读完了第五十回、第五十一回,就在五十二回,作者给出了答案。而且是因为晴雯病中怀疑平儿拉麝月去说其坏话,宝玉确定平儿不是这样的人,但又忍不住循迹至窗下偷听。
平儿告诉麝月的,正是作者想告诉读者的。那日平儿的镯子不见了,二奶奶(凤姐儿)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
平儿当时怀疑谁呢?”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也是有的。”邢姑娘是谁?那可是邢夫人的侄女啊。好就好在,平儿也没把话说死,还有另一种情况,“再料不定是你们这里的。”
谜底揭晓了,是宝玉这里的丫头坠儿偷的。原来是宋妈妈看见坠儿拿着这支镯子,便拿了过来,打算送给凤姐儿,结果凤姐儿没在屋里,平儿就接回了手镯。
然后,平儿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编了一个故事,回了凤姐儿:“我往大奶奶那里去的,谁知镯子褪了口,丢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
原来,凤姐儿当天确实不知道镯子的去向,但是作为荣国府的实际掌门人,她必须保持镇定,掌控局面。事已至此,听了平儿的汇报,凤姐儿“也就信了”。我们也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
平儿为什么要悄悄地告诉麝月,关于这只“虾须镯”失而复得的经过。首先,她不想让宝玉知道,因为宝玉偏在丫头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前有良儿偷玉,这回又有坠儿偷玉,偏是他的人打嘴;其次,也不想让老太太、太太知道,怕惹她们生气;第三,也不想让袭人知道,怕她们脸上没光,不好看。
宝玉虽然是偷听到的,但是“又喜又气又叹”,喜的是平儿竟能体贴自己;气的是坠儿小窃;叹的是坠儿那样一个伶俐人,作出这丑事来。
可是,宝玉哪是放得住话的人,回至房中,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病榻上的晴雯。晴雯本来就是块“爆炭”,她听了宝玉的话,果然气的峨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宝玉这才知道大事不妙,连忙劝阻。
可是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待到次日,晴雯吃了药,仍不见病退,急得乱骂大夫;骂完了大夫,又骂身边的丫头子们。这时,坠儿也蹭了进来,又不敢靠近,晴雯说,我又不是老虎吃了你。坠儿只得前凑。晴雯便冷不防欠身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耳挖子),向他手上乱戳。一边戳,一边骂。
本回里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晴雯病补雀金裘。
上一回,贾母把凫靥裘给了宝琴,这回又拿出了雀金裘给宝玉。雀金裘是什么样的呢?宝玉看时,金翠辉煌,碧彩闪灼。这是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这么名贵的服装穿在宝玉身上才一天,一不小心后襟子上就烧了一个指顶大的洞眼。
麝月连忙让一个婆子,拿到外面去请人修补,结果,连裁缝绣匠都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
这下怎么办?明儿是正日子,老太太、太太说了,还叫穿这个去呢。偏又烧了,岂不扫兴。
正当宝玉急得团团转,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晴雯说,“拿来我瞧瞧......”接着,又分析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也拿孔雀金线界线界密即可。这边说,那边就准备织补。
要注意,晴雯是病中“惊坐起”,挽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得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一会。
“晴雯病补金雀裘”这个桥段,经常被人们提起,特别是红学爱好者们,经常以此惊叹于晴雯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的一面。
我也常想,晴雯为什么要拖着病躯拼尽全力织补雀金裘呢?是她性格里天性要强,好表现自我呢?还是她对宝玉已经爱到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地步?我们不妨接着往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