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的脸面

作者: 东语西言 | 来源:发表于2017-08-26 16:50 被阅读42次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写到了晴雯病补雀毛裘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足够精彩。但从我粗浅的阅读理解来看,晴雯行事时,作者安排袭人不在场,这更有深意。

在晴雯病补雀毛裘之前,袭人的母亲病重了,贾府因此给了袭人恩典,让袭人回家去看看。袭人回家之后,发生了晴雯病补雀毛裘的事情​。

晴雯补雀毛裘时,身子还病着。她为宝玉补雀毛裘,用她的话来说是:“说不的我挣命罢了!”宝玉听她这么说,赶忙劝阻:“这如何使得?才好了些,如何做得活?”​但晴雯没有听劝,“挣命”去补雀毛裘。及到补完,晴雯已是力尽神危。

我每读到这里,总是会不由得联想到袭人的一件事。​在《红楼梦》第三十回中,宝玉正一肚子没好气,而丫鬟们又迟迟不给他开门,袭人给他开门时,被宝玉踢了一脚;袭人挨了这一脚,竟吐了血,不禁“心冷了半截”,“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的滴下泪来”。

袭人和晴雯都曾面临病痛,但二人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以我粗浅的理解来看,作者显然是在将两人做对比。但作者将二人对比,却做的不同寻常。

大部分的作家在将人物进行对比时,都会做得比较明显,不会像《红楼梦》的作者这样,对比是对比了,但两人的事情却隔了二十多回。对比若如此来,按照我们接受的语文教育来理解,对比的效果就出不来啊,对比的作用就凸显不出来啊。

可是,《红楼梦》的作者却偏偏不按我们的常理出牌。像袭人和晴雯这样似乎不明显的事迹对比,书中还有很多。​《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这样,让我们开始怀疑起了我们所受的语文教育。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想对我的语文老师说一声对不起,我白接受语文教育了。

太明显的对比,多为作家所用。但太明显的对比,会让我觉得作家是在炫技,是在表演写作技巧。运用技法要运用到使读者无迹可寻的境地,我认为,这才是一种高明的写作。

现在的很多作家,写作中多有炫技。我非常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中说到的“写作带有汗味”。但过于炫技的写作,显然是没有汗味的;过于依赖技巧的写作,也显然是没有汗味的。由此来看,《红楼梦》作者的书写,是带有浓烈的汗味的。他本可以不那么麻烦,直接将对比制造得更明显些;但他没有这样做,他舍易就难了。

在晴雯的这一场重头戏里,袭人居然被作者安排了个不在场。《红楼梦》的作者真是太厚道了。

为什么不让袭人在场啊?让她脸红,让她羞愧,这样故事不是才好看吗?袭人看到晴雯这样,也许会想起自己的那次吐血,这样不更有表现力吗?

但作者偏偏就没这样做。他没让袭人汗颜,不但如此,他还给了袭人尽孝的机会。相比之下,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些文艺作品里的反面人物或次要人物,那是多么惨啊,他们永远在主角的光环面前,颜面丢尽,丢脸不说,甚至还要丢命。

相关文章

  • 袭人的脸面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写到了晴雯病补雀毛裘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足够精彩。但从我粗浅的阅读理解来看,晴雯行事时,作者安...

  • 花气袭人时

    《红楼梦》中有此一人,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名取自“花气袭人知昼暖”,是为袭人。...

  • 脸面

    文 理解 我的同事大兴,今年45岁,坚持每天五公里的跑步,已经壹年了,减了五公斤。他壹米捌零的个头,五大三粗,...

  • 脸面

    人活脸面树活皮,人生在世,出头露脸,抛头露面,脸面最重要。自己修身养性,调理好身心健康就会有张好脸,别人才会给你面...

  • 脸面

    乘兴而来 败兴而去 脸面 -不过一张不经揉虐的白纸 即使它曾记述李白的诗 语言是把无锋的刀 童言披刃 豆腐将是...

  • 脸面

    理解一WangXueMing 脸面 2018-09-06 05:0514生活旅途 文 理解 我的同事大兴,今年4...

  • 脸面

    无由,成了终章的第一步 诉衷,平衡爱情些许的尊严 假装,满满情意难敌距离和时间 独行,在誓约和面子之前 孤寂,躯体...

  • 脸面

    《脸面》 一张白纸上的字,生动、沉寂,写在脸面上,都是形容词。 早晨太阳微煦,六个多月的孙子呵呵的笑,一天拉开了序...

  • 脸面

    如果所谓的脸和面都是你恨我的理由,那么我还你。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小雨 “你算是什么玩意?看着我被打,你...

  • 脸面

    胡渣扎破的脸面 从不照镜子的男人 无视着鄙夷的目光 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碾碎 享受着内心的痛苦 愉悦着一次次揭开伤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袭人的脸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fv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