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里宋代有6人,除了他之外的其余几人,要么是他的朋友,要么是他的学生,要么受他的提携,欧阳修可谓名副其实的北宋文坛泰斗了。梅尧臣,字圣俞,宋代著名诗人。有多著名呢,梅尧臣是被称为宋诗"开山祖师"级的人物。十分巧合的是,欧阳修和梅尧臣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他们友情之深厚,足可以和唐代的白居易和元稹相媲美了。

欧阳修和梅尧臣同在朝廷为官,他们的初次相识是在洛阳,欧阳修曾用"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的诗句来描写结识梅尧臣的快乐。无独有偶,梅尧臣也用"春风午桥上,始迎欧阳公"来叙述两人的相识,所谓"心有灵犀"应该就是这样了。
欧阳修和梅尧臣后来离开京城担任地方官时,两人常常借助书信,用诗词问候对方。下雨了,梅尧臣会写出有关"雨"的诗句寄给欧阳修;秋天到了,欧阳修也会摘下几片枫叶夹在信里寄给梅尧臣;梅尧臣看到哪里的美景总是第一时间告诉欧阳修;欧阳修遇到什么新奇的事情也总是最先想到梅尧臣……两个人互相分享着诗词的美好,友谊也如经年老酒一般,愈陈愈香。
话说有一天,梅尧臣收到远在他乡的欧阳修寄来的一封信。信上说自己新作了一首名叫《庐山高》的诗,想请梅尧臣品评一下。可是欧阳修这一次太粗心了,写的诗并没有附在信里一起寄过来。梅尧臣翻遍信封都没有找到,这下可急坏了,在心里暗暗埋怨欧阳修。
正着急的时候,他的一个名叫郭功父的好朋友来拜访他。这个郭功父可是欧阳修的超级粉丝,极其喜欢欧阳修的诗。每每欧阳修有新作问世,他总是想尽办法都要尽快读到欧阳修的新诗。对郭功父很了解的梅尧臣,刚刚请朋友落座,就急不可待地问朋友知不知道欧阳修的新诗《庐山高》?郭功父自信的告诉梅尧臣,自己不仅知道,而且还能背下来,说着就流利的把《庐山高》背了出来。
听完郭功父的背诵,梅尧臣忍不住击掌赞叹:"真是好诗啊,好诗。"欧阳修的两个超级大粉丝,就这样凑在一起,一边饮酒,一边品诗,好不快活。
欧阳修时刻不忘梅尧臣,梅尧臣又何尝不是这样,甚至连做梦,都是梦到和欧阳修重逢。他的那首《梦后寄欧阳永叔》的诗,就记下了梦中和欧阳修重逢的情景。
欧阳修和梅尧臣,一个官高爵显,一个仕途失意,但地位上的差距拉不开两双志同道合的手。欧阳修在他晚年写的《六一诗话》里边,只要有对诗人、诗句的品评,几乎都要提到" 圣俞",由此可见他对梅尧臣的念念不忘了。
梅尧臣不仅与欧阳修 惺惺相惜,对苏轼也伯乐一顾,有知遇之恩。
在一次进士考试时,梅尧臣担任考官,辅助主考官欧阳修阅卷,发现了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之语,他阅卷后推荐苏轼的试卷给欧阳修批阅。欧阳修询问道:"这出自何书?"梅尧臣说:"为何需要出处。"欧阳修认为只是众人偶尔忘记了出处,但也颇惊苏轼之才。但是试卷糊名,欧阳修认为很有可能是弟子曾巩所写,但为了避嫌,于是将此卷取为第二。等到揭榜时,欧阳修见到苏轼的姓名,开始时对梅尧臣说:"他所写的一定有依据,遗憾我们这些人不能记得了。"

等到苏轼拜访感谢欧阳修时,欧阳修询问其试卷内容出处,苏轼说出了与梅尧臣相同的回答:"为何需要出处。"欧阳修赏识其豪迈,感叹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