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大学生活书单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作者: yspXsx | 来源:发表于2017-05-05 06:07 被阅读338次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1.荆棘鸟 | [澳大利亚]考琳.麦卡洛

    始终记得梅吉在她儿子戴恩去世后在心里想的那段话“这里是德罗海达,所有这一切都被留下来了。一群年老的男人和年老的女人,不生不育, 心灰意冷”这是最贴切却又最悲剧式的总结。

    其实故事的开头,就没有过完满的结局暗示。一个牧场的少女和神父,能有什么烟花式的完美结局呢。兜兜转转,物是人非,尽管梅吉在56岁那年仍然最爱她年少时的玫瑰灰,但是总有些事情已经不一样了。拉尔夫神父到死的时候也没舍弃他的上帝,仍旧红袍在身。尽管在他71岁那年他始终记得梅吉的少女时代的笑声;尽管他始终将他的小梅吉推心置腹。但是这是身不由己的爱,这种感情再强烈,他都无法背叛上帝,他知道,梅吉也知道。

    故事是以梅吉坐在窗前凝望花园的馥郁芬芳的玫瑰作为结局。“这花园多么美丽,多么生机盎然啊,眼看着小东西长成大的,变化,凋零,枯萎,新的小东西又开始了同样无穷无尽的,生生不息的循环。”忽然明白了,这本书的含义,义无反顾的荆棘鸟啊,它是拉夫尔和戴恩心中无暇完美的上帝;是梅吉思而不得的爱情;是卢克的甘蔗园和理想的土地;是朱丝婷成为演员的目标……是每一个人为此可以付出一切的东西啊。

    “但是,当我们把荆棘刺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白的,然而,我们仍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是的,德罗海达的时代的终止了,但是会有新的时代升起。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荆棘树。


    2.一个人的好天气 | [日]青山七惠

    看完之后有种被击中的伤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日本文学都如此热爱细节。这种细腻微小的物哀之感,描写得越详细,代入感就越强,某种程度上,我=“我”。

    和知寿一样,过着同样微不足道、平淡、但也会偶尔泄气的生活。

    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地方,没有存在感,没人关注你,也没人在乎你的情绪,母亲也好,吟子也好,阳平、藤田也好,甚至那一只只“彻罗基”也好,生活中偶尔有来者,但更多是那些远去的人。尽管如此,被孤独感和虚无感侵蚀的时候还自我安慰着“顺其自然。”

    这不是玻璃心,是生活本身。

    这也不是故事,是生活本身。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3.味道•人民公社 | 梁文道

    这本书看完之后要一连说三个有趣,有趣,有趣。

    其实光看书名我以为是在写“人民公社时期”各种由吃引起的故事,类似与孤独美食家那种。恰恰相反,要说他是在写“吃”着实勉强。更多的,是在带着探讨和幽默的态度开认真地研究“吃”背后的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这样的杂文最难写,因为现象太熟悉。但是梁文道先生真的很厉害,这种学术文化沉淀不是写几句漂亮话班门弄斧就能够体现出来的。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最平常的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层的缘由。真的很有趣,而且因为是香港作者,他所写的社会现象也好,所引用的广东话也好,实在是太亲切。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4.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奥地利]茨威格

    这是茨威格中短小说的集合,说实话一口气读完有种有酣畅的快感,但也有还有丝丝入骨的寒意。茨威格尤其擅长于描写心理,几乎每个故事我们都在人物的心理起伏中窥见故事的全貌。

    人的复杂性也在于内心的复杂,所以毫无遗漏的看见某个人的内心的时候,不由得背后一凉。

    我尤其害怕失控的感情和贪妄的执念。埃德加对男爵和母亲之间疯狂的窥视与报复;女仆克蕾申琪娅对爵士朝圣式的忠诚;陌生女人对作家一生刻骨的执念;甚至门尔德对书籍几乎疯狂式的沉迷;还有B博士对象棋近乎癫狂的偏执,都是失控的。让人不解,某种程度上也令人诧异和钦佩。

    全书最喜欢与书同名的一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絮絮叨叨的信,痴情,卑微,这个陌生的女人(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用一生来体验了那句话,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把女人的心理真的写的太精准,太细腻,太妙。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5.查令十字街84号|[美]海莲·汉芙

    这位热情冲动白羊座女士海莲·汉芙真的太有趣啦,幽默搞笑,读到烂书会嬉笑怒骂,遇到好书会爱不释手;听说英国物质短缺,不断给书店的人寄鸡蛋火腿等食物,后来越来越多书店的员工参与了写信的大军里,海莲和弗兰克成了朋友,也和整个书店的人,甚至受到她照顾的弗兰克家眷们也成了朋友。这种素未谋面的情谊一直持续了二十余年,书店的朋友们一直希望海莲能来伦敦看看,可惜她几次都因为手头拮据没能去成,尽管如此,书店一直受到各种“海莲托我来拜访贵店”的人来访——可惜直到弗兰克去世后,hh小姐(海莲总是这样称呼自己)都没能去会一会她的老朋友,那个一直为她找书的,敬业文雅的英伦绅士。

    “世上没有比弗兰克更了解我的人”,“弗兰克生前是如此爱读你的来信,而你们似乎有许多共同点。”明明素未谋面,但是有些事情一定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就像海莲珍藏的旧书“翻开的时候恰恰落在美妙的段落上,一定是前主人冥冥中指引着我。”

    “诸位先生”“敬爱的夫人”

    “敬启者”“敬爱的汉芙小姐”

    “亲爱的塞西莉”“亲爱的汉芙小姐”“亲爱的诺拉”

    “亲爱的弗兰克”“亲爱的海莲”

    “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的全体同仁”

    ——这真的是奇妙又珍贵的缘分呀。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6.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

    原本想看的不是这本,但是因为一来最近看太多小说,想着需要换种呼吸;二来害怕再放多几年我会老去,这些信就不属于我了。

    朱先生的信真的是精神氧气,我应该更早去看它,或许会有更好的大彻大悟。三观正,很有共鸣,像谈读书、谈动、谈静、谈作文等等,看的时候狂点头“嗯嗯嗯朱老我懂你。”

    唯独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可能时代不同吧,没有太大共鸣和感想。

    此书越早读越好,不过此刻的我是往后日子里最年轻的我,所以现在看也不赖。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7.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美]海明威

    我发誓,我读第一篇〈白象似的群山〉就真的不知道它在说什么(后来百度之后才明白是在说这个?然后我又看了一次,寻找暗喻和蛛丝马迹,无获而返。)我从小就不擅长猜谜,我为我自己感到惋惜,也觉得泄气,我读不懂海明威。我不想带着犹豫和疑惑去阅读,然后模糊推测意义,最后敌不过好奇心去科普。我也不想囫囵吞枣,不懂装懂,最后给个“他真有意思真有深度呀”的回答,这样太累,也暴殄天物。可是我还是把它看完了,对我来说有些浪费,因为我几乎体会不到什么。故事起承转折甚至结尾都难以捉摸,往往在“嗯所以呢?”的感受中陡然结束。

    我喜欢活得明白且坦荡的人,喜欢清晰的结构与脉络。海明威式的“战争之后迷惘的一代”固然有它朦胧艺术之美,只是雾里看花,终究够不尽兴。

    所以,他的笔下的冰山之美,于现在的我而言或许真没有缘分吧。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8.无缘社会|[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合著

    看完好几天了,看这本书的两个晚上,我都没有睡好。“无缘社会”即“没有亲人,与人与没有关联,孤独地死去”,这是一个沉重又现实的状况,虽说是日本纪实片,但是这种现象不仅仅只有在日本。

    节目组去追寻他们的人生,发现几乎“无缘死”的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其实都和平凡的我们一样,出生的时候曾被人珍爱过,有兄弟姐妹,也有过自己的家庭,只是日益淡薄的亲缘关系逐渐地把他们从人群中划分出去,成为独身一人。他们渺小的人生像是被打碎的玻璃,散落四处,在故乡,在职场,在他们曾认识的人的模糊的记忆里。不会有人刻意拾起,甚至不会有人在意,那些碎片只会变成路边不起眼的沙砾。他们也曾“有缘”过,只是各种各样的缘由,从而“无缘”了。

    忽然觉得被惦记着是多么奢侈幸福的事情;也忽然理解了死去的时候为什么悲怆地说“请你不要忘记我”;也理解老人什么希望老去时候自己膝下能够儿女子孙成群,是不甘心被遗忘啊,每个人都想留下些什么痕迹,哪怕只是一点都好,谁都不想要成为可有可无的影子啊。

    老实说,我看完之后会有一种恐惧,害怕自己有朝一日的影像会和他们重叠。一个人生活最大的问题不是寂寞孤独,而是独自面对生老病死。太难过,太沉重,我实在没有办法以旁观者的态度去注视这一切,因为这是赤裸裸存在的,也可能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9.皆大欢喜|[英]莎士比亚

    读的版本是朱生豪的译文卷,不愧是日日给宋清如写情书的痴情人,这情话说的太好了,虽然有些地方觉得有点生硬(时代文体不同吧)但是读下来觉得很可爱。以前总觉得离莎士比亚很远,有种类似“西方文言文”的敬畏。但读下来也觉得算是通俗易懂,戏剧的文体也是第一次读,每次看到谁谁谁上场,谁谁谁下场,场景切换等等,脑海里面都在自动上演舞台剧。

    恶人终于被感化归善,对峙双方放下剑戟,有情人终成眷属,实属皆大欢喜。

    喜欢罗瑟琳和奥兰多这一对,情话说得俏皮极了。不过,莎士比亚的笔下没有人物会是言语上的瘸子,所以应该说莎翁真是俏皮极了。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10.茶之书|[日]冈仓天心

    茶道真是一件雅致的事。像卢仝诗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可惜我这个俗人,甚至连我爸那些收藏的陈年普洱我都不懂欣赏。

    作者从日本茶道去洞悉东方传统文化,书虽然不厚,但是有它坚实的内核,在“脱亚入欧”的浪潮下,作者呼吁人们理解尊重东方文化,不要妄自菲薄。书里面几乎都是从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入手,去剖析日本茶道蕴含的哲理,你会发现日本在理解运用我们大中华文化时候,竟然比我们自己还要精细认真。尤其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他们更是吃得“透”,吃得“深”。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11.“粹”的构造|[日]九鬼周造

    对于“粹”,我的第一反应是“国粹”“精粹”。但是,日本人的“粹”是指对异性的媚态、傲然的气魄以及达观的心境。显然,日本的“粹”,不同于中国的“粹”。中国的“粹”讲究的是其中辉煌悠久的文化,而日本的“粹”更多的是一种出自于江户时代的町人文化衍生出的一种带有日本民族独特作风的气节以及江户文化的道德理想,如在江户时代艺伎“浮生若梦,身如浮萍”的苦界中找到“粹”的源头。

    可能是地域文化差异太大,我先入为主地给“粹”下了自己定义,后面读起来就困难了。而且抽象的概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没有地缘优势,理解起来也就困难得多得多。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12.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英]珍妮特·温特森

    读完以后终于明白“橘子”是什么。

    珍妮特生长在一个毫无温馨氛围的家庭。她从记事起接触的东西只有两样,基督教义还有她的养母。养母是个不折不扣的基督教徒,她的精神始终皈依上帝,只是她本性刻薄、虚伪、鄙视穷人。甚至于对养女的疾病也漠不关心,她最常安慰珍妮特的那句话就是“来,吃个橘子。”她一直按《圣经》内容来教育珍妮特,培养她成为传教士,某种意义上她一直想要压制珍妮特其他可能性。当青春期的珍妮特开始朦胧的初恋的时候,她却认为珍妮特被魔鬼附身,所以才如此亵渎教义(这个疯女人)但是,珍妮特终于明白了这一切,她也开始尝试反抗和逃离。“橘子”是基督、是教堂、是母亲的洗脑式教育。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世界很大,不只是英伦乡村的小小教堂;可以爱的人很多,绝不仅仅是基督。

    珍妮特文笔挺有趣,看得出是一个灵感很多人。因为文章很多跳跃,想说故事说故事,想插入寓言插寓言。珍妮特那些独有的思想,像极了“珍妮特”小时候执着于绣的那块黑色手帕——尽管整个学校老师认为她是怪小孩,但是艾尔西却十分喜爱。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13.正义女神不睁眼|知乎

    我愿意推荐此书给所有对法律有兴趣的人阅读。因为它没有阅读门槛,解释的问题都很通俗且详细。难得的是一整本都是干货。

    我佩服所有法律工作者,喜欢那股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法律行业不是一条容易的路,既然选择了,就不要怕风雨兼程。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14.青梅竹马|[日]樋口一叶

    看过五千日元上的女头像,曾以为她是叱咤风云的政界人物,没想到是我手中这本书的作者。

    她笔下的少男少女几乎都令人怅然,逃不过的宿命感。此书也带有那种江户时代民俗特有的风格,素的木质气息和午后青草泥土的气味。清新自然,平静而又混合哀伤。书中故事几乎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未曾算悲剧,但是实在太哀伤了,却又道不出为什么。初恋都是这样无疾而终,柔软可爱的吗,少女心鼻祖。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15.温柔的叹息|[日]青山七惠

    我一定要大声宣布,我觉得我找到跟我灵魂相通的作者了!我所有不能表达的感受,所有有意无意的情绪,所有难以启齿的话,青山七惠都懂,她都懂啊。这种遥远相似性带来的美好,让我读下来觉得愉快又感动。

    和〈一个人的好天气〉不同,这本书是从都市女性的角度来对重复单调的生活进行反思。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代入感吧,“复制粘贴”的routine、不善于社交,敏感且怯于表达。弟弟风太的出现,为圆记录每天日常,迫使她不得不直视自己乏善可陈的生活。她想改变却缺乏行动力,躲在角落怯生生的审视量度着和每个人的关系。青山七惠总能精准的捉住这种“小心思”,把一个孤独敏感却不甘现状的女性形象放大,变成现实中每一个你我。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16.十一种孤独|[美]理查德·耶茨

    偶尔也会觉得没有经历过悲苦的人是成不了作家诗人的,一定是经过风雨洗濯历练,经历过借酒消愁和深夜痛哭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吧。

    十一种不同的孤独,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的个体,但是都如人饮水,无法与人言说,"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所有故事都不甚了了,十一种孤独,在我看来倒不如说十一种丧。希望是一个只会垂直下跌的铅球,用再多豪情壮志抛出,最后它也会折服于地心引力而坠落,生活就是这副模样,不会再好了。他用故事告诉我们这些道理的同时,却还不甘心地安慰着,“放轻松,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不至于多好,但也不至于多糟。”多无力啊。

    我其实不是很喜欢这种风格的书,窒息感太强了,尤其当屁事儿一堆堆的时候,简直致郁。


    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17.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智利]聂鲁达

    每天睡前读两首小诗,看完之后,觉得这就是海莲口中适合春天读的情诗呀。太适合恋爱的季节啦。

    不同于东方“今晚月色真美”那含蓄的、缱绻的、温柔的情意,它是露骨的、奔放的、炽热的,来自拉丁美洲的热情。

    但是读下来虽然美,但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看外国的诗歌是一件危险的事,除非看原文,不然真的很考验译者的功底,担心词不达意,也害怕过犹不及。应验了冈仓天心说的那句“翻译通常就是背叛,只是看到锦缎的反面——所有的经纬线都看得清楚,然而没有色彩和匠心的微妙之处。”

    这版的翻译用词确是美隽,可惜刻意营造的意境失去了味道和逻辑。如果懂西语去读原文肯定会更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上半年书单(1-6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cr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