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改变行为,而不是态度
恋爱中,我们总是纠结于对方是不是对自己有意思,对方是不是爱自己。
很多女孩子甚至时不时的就会问一遍,或者作一下,来确认对方的态度,当然男的也一样,爱还是不爱,都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但是爱不爱这是一个态度,这个态度是一个结果。
这种爱的态度,从起心动念,到确定无疑,中间肯定有一个过程。
而这个过程,才是我们施加影响力,才是我们采取行动的关键。
人的行为,大脑指挥脊椎,脊椎指挥肌肉进行的一系列运动的总结。
而态度,是大脑对于自身行为的一套解释逻辑。
几千年来,我们都觉得应该是态度决定行为,有了理智和意识,才去指挥我们的行动,但是最新的脑科学发现推翻了这个说法。
人的大脑从内到外,分蜥蜴脑、动物脑和理智脑,蜥蜴脑负责条件反射和本能,动物脑负责情绪和情感,而理智脑负责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
越是里层,离脊椎是越近的,自然控制身体的权限越高,比如有些本能和情绪,你靠理智是根本控制不了的,谁让我们的理智出现的太晚了呢?
而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显示,当你产生一个行动的时候,其实在底层的蜥蜴脑和动物脑已经有了反应了,过了几微秒以后,负责理智的大脑皮层才会有反应。
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智脑,只是情绪脑和蜥蜴脑的翻译官,它有时候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让我们的行为合理化而已。
那么改变一个人行为以后,自然而然对方的态度也会改变。
比如恋爱中,你可以潜移默化的让对方做一些情侣才会做的事情,比如长时间的聊天,关心生活和工作,比如准备早餐,帮忙买一些衣服裤子,比如去一些情侣才会去的地方。
当然得一点点的递进,这时候对方会为自己的行为作解释:诶,我竟然同意做这些,我是不是喜欢他呀?
你看,为什么电视剧中为什么很多男二号只知道对对方好,温柔和付出,女主角一点反应都木有。
而男主角就是霸道的直接行动了,带着女主角做这做那,而且一步步的深入进去,女主角自然沦陷了。
这里面就有这么一套逻辑在里面。
我们人类,总是喜欢给自己的行为找意义,不管在恋爱、生活还是工作中。
你心心念念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是很难的事情,因为那是对方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你改变人家解释,人家就无法内心自恰了。
你只要改变对方行为就行,那么对方的态度自然会根据“这个世界的通识逻辑”去解释自己的行为的。
改变自己也一样,读很多书,看很多道理,你只是换了一套解释逻辑,行为是不会变的。
你只有让自己行为改变了,你的态度和价值观才能一点点扭转过来,才能真正的进步。
2、引导需求,而不是改变愿望
当意见不合的时候,我们经常采取的一套方法,就是尝试用自己的逻辑去说服对方。
对方的意愿,是基于对方的需求产生的,是在特定的价值观内的选择,既然产生了,那么用上一节的理论,这个解释肯定来自于情绪脑和蜥蜴脑的本能需求。
那么为什么我们去说服对方是很不实际的呢?
因为对方的愿望和背后的逻辑,并不一定是对方真实的想法呀?那只是对方的大脑用对方的逻辑解释了自己的本能需求而已。
关键是不能的需求,而不是那个明面上的逻辑和愿望。
所以,就算你用更高的认知水平,更广的知识面,驳倒了人家逻辑和愿望的不切实际,那么有用么?对方本质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特别对于女孩子,当女孩子的逻辑遇到了直男癌以后,这个冲突就司空见惯了。
比如女孩子对于安全感的本能需求,表现在外在的逻辑就是希望你陪着去干什么,希望你给他买很贵的什么,希望你天天对他说什么,这些行为她都能给出很多看似自恰,但是从实用主义上来说,有很多其他更加经济的解决方案的选择。
如果你是个直男,告诉他奢侈品不实用,不如上“必要”,你告诉他天天叫你起床不经济,不如买个闹钟,告诉你我开车送你不经济,还不如打个滴滴。
那么,你迟早得完。
所以,在这个逻辑上,重要的不是去驳倒对方的逻辑,改变对方的想法,而是需要去引导对方的需求。
那么这个需求是什么呢?
这里有两个分类法,帮你列举了大部分人人类的本能需求。
一个是马斯洛需求理论,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每个人在不同的层次和环境都会有这五层的需求。
第二个就是人类需求共同行为清单,这是英国人类行为学家布朗遍布全球统计和整理的一份清单,是基于我们人性底层的本能需求
他们分别是:被认为优于别人,被认为身体和打扮很有吸引人,预测未来,为未来做准备,回报别人,体会他人感受,拥有他人拥有的东西,表达言语之外的意思,时不时的误导他人,理解他人的行为。
这两种需求,基本上包含了我们人类的大部分本能需求,当你想要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的时候,与其去改变对方的逻辑。
不如基于上述的本能需求出发,重新引导行为的正确性,从而改变对方的行为。
比如想要吃甜品,那么生理需求的欲望是一种,但是变胖了就不能被他人认可了是一种需求,用一种需求引导行为的错误性,才是引导对方行为的根本逻辑。
比如娃想要退学,因为学校的课业太烦了,你去劝人家学习多重要,学历有多重要,人家不care,甚至无法理解,你还不如说,退学那么在家里父母会管的更严,因为怕你没事做了瞎来,天天管着你。
你是喜欢学校自由点?还是天天被父母盯着在家里呢?
3、关注感觉,而不是事实
天然的、我们人类的大脑对于事实的敏感和记忆,远远的不如情绪。
比如一个新闻,里面写着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发生了一场里氏8.7级的地震,死亡177人,重伤320人,毁坏建筑不计其数,损失几百亿美金,配图是一张废墟的照片。
你也许没什么感觉,感叹一下地球妈妈真无情。
但是换一个说法,把死亡的人数里面,拉出一个失去儿子的妈妈的自述,而配图是一个死去的小女孩躺在废墟里。
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完全不一样,内心的震撼也许久久不能平静。
这就是我们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本能的情绪依然是大脑的主角,所以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关注的点就应该从感觉入手。
男人都爱摆事实,讲道理,但是现在很多鸡汤和抖音里说,什么道理和逻辑,都不如一个拥抱来的有效。
为什么,因为拥抱是直接的行为接触,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感觉。
换一个例子,为什么很多男人用物质,用心意,摆事实讲道理的表现如何爱一个人,觉得自己这么用心,这里努力,这么付出为什么对方没反应?
而另一个人只是给予了几个惊喜,只是在悲伤的时候说了一句“我懂你的累,有我在。”只是在对方心累的时候出现在了身边,就死心塌地了呢?
依然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特性,情绪波动带来的感觉,不管是在体验上,还是在记忆上都是深刻而持久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峰终定律: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体验回忆,来源于这件事给你带来的情绪最高峰和事情的终点带给你的体验。
所以,对于说服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时刻关注对方的感觉,你是否给予了对方感动、激动、惊喜的情绪上的体验?而不是一对逻辑和事实证明你有多爱对方。
本质上,依然是我们的态度和理智,都是为了情感和本能作解释的,一切基于情感和本能的影响力,才是关键影响力。
那么,你做好一个完美另一半的准备了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