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笔301--李松蔚 《循环提问》D9目的论&因果论

随笔301--李松蔚 《循环提问》D9目的论&因果论

作者: 善水100 | 来源:发表于2022-06-06 07:30 被阅读0次

“目的论:我没有办法指望其他人,我只能依靠我自己的时候,让自己变的更有选择余地的思考方式;

因果论我可以把责任让更多的人承担,我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的关心和照顾。”

最近一直在听而没有写,然后听着听着突然又转回到第九课想写些什么。最近真的是亲身经历的事件体会到了目的论的重要性。在过程中有所学习,比因为什么发生这个事情在这个事件中更有意义。

想打开课程再听,可是一顿神操作居然打不开,只好凭借着记忆来写。在公共事件中我们容易用因果论,当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的时候,我们就运用因果论可以更好的资源整合。如果是原始社会,社会无序,我们需要目的论来增强个体的能力,如何避免灾难。而个体事件中我们可以用目的论,来经验,学习,增强自身。老师也列举了家庭暴力,自身无力,可以运用因果论,然后个体力量强的时候,再运用目的论。

再看目的论和因果论:

目的论:我没有办法指望其他人,我只能依靠我自己的时候,让自己变的更有选择余地的思考方式;

因果论我可以把责任让更多的人承担,我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的关心和照顾。”

因果论更强调别人的原因,而目的论更关注自己可以承担什么责任。

两种思维的不同,似乎更有选择,而不是唯一的一个。学习的代价,就是失去了不学习的权利,同时也因为学习可以看见更多,收获更多。而再发生事件的时候我们的角度会更多。

对比 新的解释

相关文章

  • 随笔301--李松蔚 《循环提问》D9目的论&因果论

    “目的论:我没有办法指望其他人,我只能依靠我自己的时候,让自己变的更有选择余地的思考方式; 因果论我可以把责任让更...

  • 随笔298--李松蔚 《循环提问》D3

    李松蔚老师把每一个部分讲解的太透彻了,这就是我想要的部分;我特别喜欢我的表演老师,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可以把一个理...

  • 悼念史第尔林先生——家庭系统治疗的先驱之一

    9月从李松蔚老师的《循环提问》读书会得知史第而林先生(Mr.Helm Stierlin)9月9日在德国过世,享年9...

  • 《循环提问》——令谁遗憾的结局?

    有幸能跟随李松蔚老师来共读这本《循环提问》,这书的第一个案例是施耐德一家。案例讲述的是施耐德夫妇的婚姻出现了...

  • 因果论与目的论

    前几天读了阿德勒《被讨厌的勇气》,然后被因果论和目的论震惊了。 因果论让人裹足不前,而目的论让人采取建设性行动进行...

  • 随笔280-李松蔚的课D9体验

    李松蔚老师: 问孩子:“假如妈妈鼓励一下你,你猜她会担心什么?”这孩子很纳闷,说:“谁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咨询师说...

  • 《循环提问》读书笔记1

    这两天重看李松蔚老师《循环提问》导读课和预备性会谈课。之前听课关注的是咨询中的情节去向,像看故事书一样八卦发生了什...

  • 比起原因,更希望目的

    今天的罗胖60秒中介绍了心理学者李松蔚老师前几天介绍到的观点,也就是我们习惯用“原因论”和“目的论”两种方式来观察...

  • 选不出的最优

    李松蔚——《选不出的最优》 2016-06-30 08:48 □李松蔚 众所周知,网络正在改变现代人的购物方式。拎...

  • 【读书笔记】《一小时之外》by李松蔚

    去接受很多无奈。 -- 李松蔚 and 知乎, 一小时外:知乎 李松蔚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 [Kindle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301--李松蔚 《循环提问》D9目的论&因果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gd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