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找你,问了一句“在?”,还没来得及发送第二个字,你就迫不及待地发送了“在呀,怎么了?有什么事情么?……”为显热情和真诚,还附加好几个大笑、乖巧、卖萌的表情……
特别熟悉的朋友,这样做无可厚非。但遇到不熟悉的人也这种做派,说实话,姑娘,我不知道你咋想的?
想要看起来很厉害?那你可以试试这个法子曾看过“知乎上一句话一万赞”的帖子,有这样一句“别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觉得这是坦率、是真诚……其实这是孤独。”
细数身边人,是有这样的:在没有思考成熟的时候就急于发表意见,像是迫切期待认可;别人问一句,会回答三句,还要再附赠九句话,是为了套近乎吗?倒挺像网络谈论的“讨好型人格”。
还有,说话带着严重个人情绪,或兴奋、或抱怨、或焦虑、或生气……简直怀疑这大概是不知道,世上有一类情绪叫做“淡定”。
01 刻意沉默,并不是教唆你装
刻意沉默,不是传播“懂我的人自会知道”,让你在一个正式场合中不说话;
也不是宣扬“越长大越孤单”,让你在一个其乐融融的约会中假装高冷。
而是与同事、生意伙伴、朋友交流的时候,不要语不过脑,不要急于表达,不要刻意讨好。
私心里当然认为大大咧咧的女生更容易混入新圈子,让别人卸下心防。
但过犹不及,“人在江湖飘,该装就得装”,有时候刻意沉默是个小“套路”,不容小觑。
02 刻意沉默,思考说话之道,提高交流效果
不管是谈项目、汇报工作、与朋友探讨去哪玩……等等,刻意沉默,能让自己的心绪稳下来,达到倾听别人语言逻辑、发现情感共鸣的效果。
发表意见的时候,刻意停顿和沉静,更会滤掉无谓的过渡词,去掉“圆圈话”,让语言言简意赅,更容易被倾听和理解,说服他人。
03 刻意沉默,塑造做事之道,过滤无谓事件
工作中,因为你话多,吵吵闹闹,就很容易造成“你很随意”的错觉,可能会被前辈随意指使(当然要帮助前辈,但请不要没有底线)。
生活中,也会经常被朋友拜托帮忙很多事情,当然可以视情况拒绝啦。但让友人在求助前自觉过滤一遍,岂不更美?
通过刻意沉默,自觉营造一种做事的底线,成为自己的“道”,更能维护友谊长存啊。
04 刻意沉默,练就沉稳气质,让人信服
观察身边的领导、同事,拥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都是做事雷厉风行,说话言简意赅,该沉默时沉默。
“所谓喜怒不行于色”,刻意沉默就是这类人的一种作风方式。
我最佩服的领导,一个大BOSS,就是这样的人。别人汇报工作时,她不会随意打断他们的话,如果碰到感兴趣和疑惑的,也会用最简练的一句话,一下子问到点子上,既不会打断发言思路,更会引导汇报方向,每每让我叹服,暗戳戳记下(( ̄ω ̄=不要太幸运!)。
05 刻意沉默,营造清冷气势,让人心生尊重
身边有一同事,习惯将心中所想一股脑倒出,可谓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尤其是情绪宣泄,遇到糟心的事情,不管是与兄弟部门沟通碰一鼻子灰,还是家里老人小孩让她心烦意乱,都会在办公室里“推心置腹”的抱怨。
我不知道她这种做法,有没有真的帮助自己缓解情绪,还是说完后心中一阵后悔,惊觉不该在办公场合说这类言语。
但我知道,对于她的“倾诉”,一开始我们这些身边同事都会深表理解,同情地附和着吐槽几句、再献上几计良策;但时间久了,就发现抱怨是她的一个性格特点,大小事情都会抱怨几句。
毕竟都是出了校门的社会人士,谁还没有点职场和家庭的烦心事,除了为显礼貌略表同情之外,我们也别无他法。久而久之,这样“和尚念经”般的吐槽,难免让人心生怕意,自觉远离。
曾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真正的文艺青年,应该是,看起来无所事事,动起来无所不能。
我想刻意沉默要达到的效果,就是:不说话的时候,能倾听、能思考、能稳住气场;说起话的时候,让人信服、让人思考、让沟通更畅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