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化是什么?它是血液,也是传承。究其实,文化是生存结构的适配体系。
王东岳说:原始文化有三大元素——求治、启蒙、教规。
求治,就是政治因素;启蒙,就是教育功能;教规,就是宗教普化。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儒学,是一个完全具备这三点的体系。
当下的大环境下,来读传统经典,需要有全新的视野和见解。
毕竟,把传统文化直接拿来用,会显得都是糟粕。
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价值参考,或者终极追问的起点,那就会显得全是精华。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69569/5b2f2e4353f8207f.jpg)
今天,我们的社会,处处都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
比如,我们的家庭都讲孝道,以长辈为尊,全社会是伦理化的秩序。
儒家文化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孔子用人类最原始的血缘社会纽带,来整顿超血缘失稳的社会结构。
解读儒家的本质,最关键的一个词:血缘化。
血缘,不仅体现在宗法上,还体现在世界观和宇宙观上。
如我们常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
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一种泛血缘化。
关于宇宙,我们常说天人合一,自己是宇宙的一份子,这也无疑是某种泛血缘。
这种血缘化的好处,就是全社会都是一个大家庭。
我们见到陌生人,都随口叫着:兄弟、哥们、姐妹、叔叔、阿姨,实际上,这些陌生人,跟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而它的弊端,也比较明显,比如家庭中,父亲总比儿子大,爷爷总比父亲大;而且这种血亲的尽头,就是极权化。
我们不是有句俗话:父亲的话总是对的,儿子的话在未说之前就错了。
还有,血缘化带来的族群性格特征:懦弱、顺从、容忍、奴性。
这也是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被批判的民族性。
这种血缘化,也带来目前的一个社会现象:
就是一个家庭中,不论儿子多大,总要给买房买车,让他结婚成个家。
欧美国家看到这种现象,就十分不解,毕竟他们的孩子18岁以后,就完全脱离父母独立了。
这种现象,也是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表达。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69569/1268d69b6bb2b235.jpg)
我们知道,孔子的生平,都在致力于教育。生前,他的弟子已达三千多人。
这个人数,放在如今,基本上都一个学校的程度了。
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可是相当不小的规模。
而且,孔子生活在鲁国,也曾为官司寇,这是一个管邢狱的高官,位列三公。
虽然,孔子后来落魄,周游列国,可他也以讲学为主。
作为一个顶级的思想家,孔子终生都有忠诚的追随者。
这些人,都是孔门72弟子。
从这个方面来说,儒学是以经世致用为目标的。
经过西汉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儒家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多年。
一个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系统,它正具备了:求治、启蒙、教规的三点。
求治,不用过多解释,两千年里,儒学成了官方国家之学。
启蒙,这个教育的性质,从孔子的一生来看,他都在致力于教育事业。
教规,这个方面就有些说头了。
都说我国没有宗教。为什么会是这样?正因为儒家,自带教宗性质。
泛血缘化,正是这样一种特质。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69569/82cfd4526124a591.jpeg)
生活在华夏,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而且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
那还需要什么基督教、佛教呢?
当我们解读儒家时,要真正明白什么是儒家的真正内涵。
如果只记住最关键的一个词语:那就是血缘化。
当理解了儒家的基底,才会懂得,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一种丰富系统。
传统文化是用来当做参考系,拿来做终极追问的基石的。
也只有这样,它的精彩、丰富、博大,才能时时刻刻彰显着精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