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粮者

作者: 任柳阳 | 来源:发表于2017-06-19 22:54 被阅读0次

古有大户,名王有。良田数倾,宅院连片,衣食丰足。遇贫困者,多有接济而不求报,有仁德,载誉乡里。

王有爱游于集市,见乞者,皆赠钱一串,有感其恩者,曰,乃举手之劳,不言谢。

某日傍晚,从集市而归,至僻静处,忽闻悉索之声,寻之,乃路人在捡剩食而食。王有进而问曰:“先生贫困,吾可赠钱与你,切不可食之。”

路人对曰:“你乃大户王有?”

王有一惊,“先生从何而知?”

“王有仁德,路人皆知。”路人面色从容,“然可知粮食不易?耕农寒暑操劳,血汗浇灌而得之,今不爱粮,明可亡也。”

王有感其贤良,欲赠其银两。

路人道:“吾非贫困,乃惜粮者!”

王有愧而退之,至家,乃立家规数条:言有不惜衣食者,怠慢恶劳者,跋扈佣人者,皆杖家法,禁食两日。王有亲实践之,衣食从简,善待家佣,体恤耕农……居数十年,王有名誉益甚。

后三年,大旱,人相食,饿殍遍地。王有倾尽所有,接济灾民,亦于事无补。遂遣散家佣,随灾民一路乞讨度日。

一日,沿山路而行,饥渴难耐,王有恐其命将绝,欲唤家眷嘱后事。忽闻牧笛悠扬,甚喜。寻笛声而往,见一老者,气色红润,鹤发童颜。乃小声禀报:“灾民王有,携家眷路经此地,饥渴难耐,望老者施舍,他日定给予回报!”

老者笑而答曰:“可是大户王有?”

王有惊,“先生何知?”

“王有仁德,路人皆知。”老者道,“老夫久居此地,犹与世隔绝仍闻其名,不相往来而赞其事,世人皆知王有贤德,今到老夫寒舍,实乃蓬荜生辉!”言毕,引其前行。

行二里,忽见道旁草木繁盛,非久旱之地。入山涧,泉水叮咚,甚觉清爽。又百步,豁然开朗,茅屋草舍,鸡鸣犬吠,老幼同欢,有乐而耕者,有喜而匠者,有善而商者……大同世界,概莫如此。王有暗叹,惊其乃离世之地,羡其皆和谐之象。老者察之,笑而不语。

老者引其至一茅舍,曰,“尔等可暂住于此,寒舍虽僻陋,然衣食皆有用度,可保余年。”

王有急叩谢,“有烦老者,然不知老者尊名?”

老者笑曰:“此地皆无名,善耕则耕,喜匠则匠,爱商则商,劳而得之,取用有度,不可损耗。爱粮得粮,惜粮惜命。”

王有又曰:“此地可是老者庄园?”

“此乃仁德之家,非品贤而不得入,非德高而不得入,非行善而不得入。无有贫富贵贱之分,名利财富之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王有面露疑惑。

“吾非富豪,乃惜粮者!”言罢转身入山林,再寻不见。

王有乃知自己遇高人,再三膜拜。

自此,王有令家眷谨遵老者教诲,从严管束。生活度用,自给自足,怡然自乐。后此地有德高者,谓之惜粮,后又谓之桃花源,后又谓之无名谷,不一而足。历数千年而不衰,外人皆不得知。

相关文章

  • 惜粮者

    古有大户,名王有。良田数倾,宅院连片,衣食丰足。遇贫困者,多有接济而不求报,有仁德,载誉乡里。 王有爱游于集市,见...

  • 惜粮

    金秋十月收获忙, 颗粒归仓扛肩膀。 过去缺食多挨饿, 而今丰收亦惜粮。 2017.10.22夜,拙文

  • 惜粮

    秋黄麦賁绣女下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冬小麦播种的季节。 今年天时雨多收成好,个个忙人脸带笑,葱要拔草果要套,药...

  • 惜 粮 赋

    附言: 适逢今夜公司年会,觥筹交错,区区一餐,耗资数万,多铺张而浪费,令吾深感心痛。遥忆大学之时,每日不过十余元,...

  • 爱粮惜粮生活更美好

    爱借粮食珍惜粮食生活才会更和美好!!!不要因为某些菜不好吃你就不吃了不要因为一个馒头的一块小地方发软你就把整个馒头...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惜我者 我惜之 爱我者 我爱之

  • 爱粮  惜粮,让生活更美好。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浪费粮食,他们也许觉得粮食那么多浪费也没有关系,但,那些粮食却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 爱粮、惜粮、让生活更美好

    唐代诗人李绅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的对,节约是美德,节约粮食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

  • 爱粮惜粮,让生活更美好

    同学们,仔细想想,我们吃的每一粒大米每一口馒头,都是来之不易的,从一粒种子种到地里,要经过施肥,打药,浇水,除...

  • 惜粮 爱粮 让生活更美好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所以我们要节约每一粒食物。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节约是美德,浪费是罪过。”从这句古话我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惜粮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in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