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大观园小秋读书读书
小秋读书:《曲院风荷》之曲径通幽

小秋读书:《曲院风荷》之曲径通幽

作者: 秋天净虚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1:59 被阅读10次

        “曲径通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重要审美观。我们常常说中华民族的气韵中就有着这样的特质:说话委婉,重视内蕴,强调含忍,看重言外的意味,象外之象、味外之味。

        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美在味外之味,美在雾里看花,美在一种悠长的回味;美在“隔”、“抑”、“曲”、“微”。

       中国园林的造园家更是将这种传统美学在园林上发挥到极致。中国园林零零总总各有各的特色和美妙,有有意得之者,亦有无意得之者,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曲曲的小径、斗折萦回的回廊、起伏腾挪的云墙、婉转绵延的溪流、虬曲盘旋的古树,无一不是曲意婉转的性灵之美。

       所有的园林创造都会追求一种旷远的空间感,但在具体造园中却往往故意封闭空间隔开景区,使各个景区自成一个生命单元,由此再与其他园林景区襟带环映,这样既见出了园景的参差错落,又给人以迤逦不尽之感。景外有景,象外有象,壶中天地于是变宽了,便一勺水也能见出深处,一拳石也葆有了曲处。

       中国园林几乎没有那种开门见山的造园设计,这便是“隔”。和整个民族的文化气韵相应,和传统美学相应。 “欲说还羞”、“欲迎还拒”是一种羞涩的含蓄美。这种美在懂的人眼里是一种念念难忘的勾魂摄魄又欲罢不能。

       中国园林在进门处都不畅通,往往总是横出障碍,或巨石碍眼,或青墙殿堂遮目。比如扬州个园一进门,便是一块巨石横在当中,颐和园东宫门的入口处,有一仁寿殿挡住了人的视线,这巨石、大殿是为“抑景”。

       抑是为了放,设置这些障碍的目的在于开,其命意正在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一抑,景物暂时出现空白,犹如发箭时回拉;一放,则如手松箭发,在一片空白中映出最盎然的生机。

       前人有言:造园如作文,必使曲折有法。在一定程度上,造园可以说是造曲的艺术。曲历来被视为园林的命脉,其实隔、抑都是曲。山曲、水曲、堤曲、廊曲,曲景处处,造园家费尽心思以曲为之,是要于曲水中见出沧海之浩淼,于曲廊中见出梯云之绵延,于曲栏处使一身黑白之姿显出袅娜之态,于拳石中曲出一贯通天地的气势来。

       古人造园无一笔不曲,无一笔不藏,径越伸越曲,廊越回越深,曲中应和的是含蓄,曲中也包含着层深。曲中你步步移,景色便步步改。扬州的小盘谷,进门有厅横前,绕厅而后,忽见一汪池水,澄波荡漾,俨然平旷,随后步回廊,过曲桥沿红墙,随行更步,随步改景,景中见曲,曲景相合。

       一行回廊、几曲清流、蜿蜒的阶梯和那波浪起伏的云墙、参差错落的花窗遥相呼应,曲出了优游回环流转不绝的大化生机来!还有那拙政园,云墙如绵延的长龙横卧于一片青山绿水之中,白色的墙壁和黛色的瓦在青山绿水中勾出了一条逶迤的曲线,婉曲回转,极尽优柔静美!

       传统艺术文化上的含蓄是是不把话说绝,不把意思表达尽。目的是为了调动鉴赏者的主动意识,艺术不仅仅是现成的作品,它还要鉴赏者一起来填补象外之象的空间。比如园林里面常见的各种形式的漏窗、各类别致奇巧的墙门幽洞,空间的虚实交错间,阅尽了四季,尝尽了冷暖。

       传统含蓄美学的另一种境界是雾里看花。它和西方美学中的朦胧美有着相似的内涵,但又有所不同。雾里看花是在一种迷离恍惚下产生的哲思,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在园林艺术中,点点处处都是实景,你不能在园中起一丝云烟,你不能在山前着一片雾霭,但园林的创造恰恰就是为了今生梦中飄渺的云,为了前世忧伤迷离的雨,为了君胸中山前的雾霭,为了伊书中萧寺的岚气。于是,在亭台楼阁假山回廊间便婉转出了多少“浮翠阁”、“远香堂”、“香影廊”、“涵碧山房”、“养云精舍”、“寄啸山庄”、“月到风来”来与之相应!景皆实,起意虚,天地虚实间谁在赏着园,园又在赏着谁?

       长江白沙无数可一尘观之,大海浩瀚万千可一沤见之,群山巍峨绵延,一拳石也可约略知之;更有那一叶落知劲秋,一月圆知宇宙,一朵微花低吟能唱出世界的奥秘,一枝竹叶婆娑亦能透出大千的消息。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这种美和哲学思想中以小见大的智慧相应,也是传统美学最有魅力的观念之一。中国园林也普遍遵循了这种以小见大的原则,一座小园,便可壶纳天地,占尽风情!不必华楼丽阁,无需广置土地,引一弯清泉,置几条幽径,起两处亭台,便可“小园香径独徘徊”。

       相对于宇宙天地来说,园林再大也是局促的、渺小的,即便是皇家园林也难以收备万景,与人的远心相驰骛!扬州的小盘谷,是一个以假山见长的园子,以小见称,园内假山林立,溪流盘旋,山上瀑流泻下,周围奇树盘桓,有一石岩上题“水流云在”四字,当下胸中便满是“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缱绻,立在园子里,顿感园子的空间大了,远了,飄渺了。

         还有浙江的天一阁,占地仅半亩,却万景具备,虽是“一”,但却是“天”中之“一”,以“一”见“天”之大,在“一”中不觉得小,不觉得遗憾。还有很多园子叫芥子园,微小得如同一粒种子,但却是宇宙天地的微缩化。壶公有天地,芥子纳须弥。那些“小沧浪”、“小蓬莱”、“小瀛洲”、“小南屏”,“小”的是园子,远的则是“沧浪”、“蓬莱”之意。这都充分和由远及近和由小见大的哲思相应。

       一个小园就是一个尘寰,一个自在圆足的世界,白居易有诗云:闲意不在远,小亭方丈间。西檐竹捎上,坐见太白山。亭阁虽小,只要你打开心量,置之于天地宇宙之中,朝风雨,暮云烟,伴春花秋月,收渔歌鸟鸣,这样的园子怎么可以说是小呢?这样的天地又怎么能说是局促的呢?心高远,天地自大,地再偏又何能阻隔?一座小园便是宇宙天地,一即一切,小便是大,芥子纳须弥当下成就的就是圆满和觉悟,就是天人合一的圆融之美!

       天降好日月,人造佳园林。中国园林是人心灵的寄托,是人们用来抚慰生命,安顿性灵之所。一片假山真水,为身处五欲尘劳中的人们造起了一叶扁舟,渡了园主,也渡了无数后来人。

相关文章

  • 小秋读书:《曲院风荷》之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重要审美观。我们常常说中华民族的气韵中就有着这样的特质:说话委婉,重视内蕴,强...

  • 小秋读书:《曲院风荷》之看舞

    动静相参之看舞 我国上古时期的诗、乐、舞是不分的。诗以道...

  • 小秋读书:《曲院风荷》之听香

    书院放假了,凡夫心的驱使下暂时别了佛书,寻了些闲书来伴。《曲院风荷》便是其一。这是一本零而不乱从各个角度阐述...

  • 【曲院风荷】组诗二十一首

    【曲院风荷】组诗二十一首 一 【五律】曲院风荷 文/林海 荷风弄晚霞,曲院发新花。 浪细潮初涨,云轻画舫划。 相邀...

  • 曲院风荷前世今生,与董邦达画中比,还是现在美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庙前,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曲院风荷”原名“麯院荷风”,“...

  • 最美杭州深度游(七)

    【曲院风荷-竹素园】 我站在跨虹桥上看到了“曲院风荷”,去年八月份来过,但心里想着还是进去看看。曲院风荷为康熙御题...

  • 秋日之曲院风荷

    我来到了这座城市,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很是意外的到来。 以前,很多次的相逢,匆匆,没有停留的时刻,只记得轰隆隆的火车...

  • 曲院荷风

    又双叒叕来到杭州啊……以前是我方来人少,对方接待的人多。现如今的情况是我方去人多,对方接待的人少……哎呦,好拗口。...

  • 曲院风荷

    人间六月日照长 荷叶田田荷花香 才见蜻蜓来陌上 又听鸳鸯下池塘 珠露红颜芬芳远 俊男靓女丽影长 柳岸回廊留客醉 唐...

  • 曲院风荷

    人间仙境,只在风荷。 吾叹:叹莲, 净幽纯之洁沁; 沁醇香之清恬; 恬苑风之深远;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秋读书:《曲院风荷》之曲径通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l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