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独处。
整个假期可以蜗居在家。看看书,玩玩手机,带带娃。不知为什么,不愿主动打电话给任何人。有时又觉得心空落落的,好想接到朋友的邀请,结伴去逛逛。
可能和小时经历有关。
由于父亲不是本地人,我们家房子坐落在村子的最后面,独门独户,后面有一小山,杉树常年青翠。
父亲对我们学习要求极严,到了苛刻的程度。农闲时必须整天呆在家里看书,不准和村里的小孩玩。
记得读小学时,村里的一伙小孩跑到我家来,在门前的空地上玩那时极流行的踢房子游戏。用竹棒在地上划一个正方形。四个角上分别划出一个小长方形,一人站一方把守。其余的人呢,躲在正方形中间。我们用脚去踢四周的小房子,如果不幸被把守的人抓住,你就要出局了。游戏紧张刺激,我们的小神经绷得紧紧的,当然也是最快乐的。没抓住的一脸得意,抓住出局的也不沮丧,在外绕着圈嘻笑观看。尖叫声、哈哈大笑声响彻云空。
就在我们玩得正开心时,父亲扛着锄头回家了。他沉下脸来,用打雷般的声音呵斥我们。小朋友吓得立马作鸟兽散,场院很快空寂下来。形单影只的我瑟瑟发抖,等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父亲骂了我整整一个下午。我也哭了一下午。晚上,我在灯下读书。父亲看见,又开始骂了:
“你是故意这样的。白天日光足不看书,晚上浪费电看书。死咯去困觉。”
我心里好委屈,又趴在桌上嘤嘤地哭起来。
人家的小孩可以拥有快乐的童年,而我的童年只能禁足在家,一刻不停地看书写字。我在书中也会找到一些乐趣。书,陪伴着我走过孤独的童年。
后来师范毕业,父亲终于不再管我了。那是一段自由快乐的日子。想看书就看书,不想看就不看。由于独处惯了,我从来不会去村庄找人玩。村庄里的同龄人也不会来找我。我好像是这个村子里的局外人,一人藏在一座孤岛上。
一次父亲叫我去考研究生。我恼怒地看了他一眼,果断响亮地回答:“不考。”心里恨恨地想:还想逼我读书,没门。
一个人的叛逆在十二三岁时,而我的叛逆晚拖了好多年。
在城里买了房子后,我的世界一下子变得大了许多。我学会了打麻将、跳舞,时不时跟团去旅游;做保险、做安利、做云集,什么快乐做什么。疯狂地玩了几年,把这么多年压抑的、缺失的全补回来。父亲看到情况不对,亲自上门教育我。我和他大吵了一架。父亲惊住了:这个乖乖女是怎么啦。最后的结果是父亲摔门而出,愤怒而又沮丧地离开了。
玩够了,也玩累了。于是又蜗居在家,哪儿都不想去了。
喜欢独处时的那份安静。安静久了,内心又有点躁动,但懒懒的,不愿主动联系朋友。
也许在人们心目中,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怪人。
网友评论